到,前面朦胧中到处都是巨大的山包。显示屏则显示出,飞船正在无边的石头海中惬意的飞行。
飞船装备有“太阳系导航系统”,显示屏上显示出了航线上小行星的分布情况,乍看上去小行星比较拥挤,但是如果将画面放大,就可以发现航线两侧足够宽敞,这表明小行星带的物质实际上非常稀薄,小行星之间的距离非常远。
小行星带是一个宽度达4亿千米的环状区域,一般人可能无法理解这个有多广袤,简单的说,地月之间的平均距离384万千米,还不到小行星带宽度的1‰,在这么广大的区域只有超过50万颗小型天体,差不多相当于数个地月之间的距离才能遇到一颗天体!所以实际上是非常稀疏的。
很多科幻电影,里面经常展示船只通过小行星带时遇到即将撞击的风险,那是飞船超高速飞行的情况,低速飞行时其实是平淡无奇的,除了小行星带比电影中展现的空旷得多之外,飞船都有自动导航和自动飞行系统,只要遵守相关的交通规范,譬如减速慢行,肯定可以安全通过小行星带。
实际上飞船在小行星带中飞行,跟蚂蚁在客厅里爬行差不多,撞到桌子腿的概率几乎为零;不过如果行驶速度太高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即便是从视觉上,因为不远处就是无尽的黑暗,飞船跟在黑夜中飞行一样,乘客根本不知道远处是否危险,所以也不会担心会撞上。
看了一阵子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刘一鸣又走了出来,打算休息一阵子。说实话,头一次出这种差,一想到姚兴国走后自己就要挑起大梁,他的心里难免打鼓,还是有隐隐的忧虑,所以很难休息好。
刘一鸣拉着董玉荣正要回寝室,只听有人喊道:“快看,那边好多船啊!”
刘一鸣忙走到舷窗边观看,此时背后的太阳已经变得如拳头大小,发出微弱的光芒,外面黑压压的山峰一样的东西占满了整个视野,阳光隐隐能勾勒出它们的轮廓,上面似乎还有白色的水汽浮动。
在这些巨物的中间,有一片闪烁的灯光,灯光掩映下,能够分辨出有不少船只在来来回回的移动,俨然是一处很大的工地。
刘一鸣两人快步走回控制室,姚兴国正拿着望远镜朝右前方看,刘一鸣问道:“姚经理,那边好像有很多船,不知道在干什么,是哪个国家的?”
他扭头,把望远镜递给刘一鸣,说道:“哪个国家的?我们的!中国行星矿业,想不到他们跑到这里挖矿来了,真行!”
刘一鸣一惊,赶紧接过望远镜观看,只见在几座巨大的山峰中间位置,有十几艘巨船,船身上有巨大的企业标识(logo),logo后面是“中国行星矿业”几个大字。
在他们上方的山上,则有一些房子形状的东西,也是灯光闪烁,再朝上,则是一条巨大的横幅:“谷神星冰铁矿”,后面的字看不到,应该是被凸起挡住了。
哇喔,这个大大的小行星就是谷神星吗?
谷神星在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被定义为矮行星,它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但柯伊伯带中比谷神星大的天体也有不少,包括(28978)小行星(ixion)、(50000)夸奥尔星(aoar)、小行星(orc)以及2003 ub313(阋神星)等,而曾经号称最远天体的(90377)塞德娜星(sedna)也比谷神星大,它可能来自奥特云内层,实际上冥王星有时也会被认为是柯伊伯带天体。
想不到中国已经跑这么远采矿了。
李志军道:“是行星矿业,双方已经确认过了。这个行星矿业可是巨无霸啊,他们有十几家分公司,最初是在月球采矿,后来到火星上采矿,现在又到这里采矿了。这儿有什么呢?应该是铁矿吧,咱们造了那么多的空间站和太空战舰、飞船,对钢铁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姚兴国道:“刚才我查了下资料,谷神星是一个分化型星球,具有岩石内核,地幔层包含大量冰水物质,已经探测到星球表面有大量载水矿物质,推测水占谷神星体积的40。谷神星表面有水蒸气喷出,研究人员推测,水蒸气冒出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太阳照射使谷神星表面的冰被迅速加热所致,二是谷神星内部仍有能量,由此推测内部可能拥有液态水的海洋。”
刘一鸣一边把望远镜给董玉荣,一边回想才看到的小行星带的介绍。
主带内的小行星依照光谱和主要形式分成三类:碳质、硅酸盐类和金属类。其中,c型(球粒陨石)小行星是最常见的,可能由粘土和硅酸盐岩石组成,外观较暗,它们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之一。s型(石质)由硅酸盐材料和镍铁组成。型为金属(镍铁)。这些小行星的组成差异与它们形成时离太阳有多远有关。有些在形成后经历了高温,部分融化,铁沉入中心,迫使玄武质熔岩浮在表面。
董玉荣看了一阵,把望远镜还给姚兴国,道:“如果有水汽,肯定就会有冰矿,说不定还有地下水。介绍上说,小行星带铁的含量比较丰富,那里很可能是有个大铁矿。……他们是不是有自己的安保队伍?我看边上那几条船像是在巡逻或者警戒。”
姚兴国道:“那是当然,他们那些采矿船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