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员。”
郭顺民点了点头,询问道,“秦川同志,那你的方案呢!”
秦川走到那块黑板面前,上面用粉笔画着矿洞的示意图,尤其是2号巷道和避难室。
“郭书记,你们看,这是避难室的位置,它的上方是大约两百多米厚的岩土层,我的方案是用钻机从它的正上方钻一个洞下去,可以通风,送入食物和水,我担心避难室的空间有限,里面空气用不了两三天就会耗尽。”
“同时,我们加大抽水的力度,希望能将矿井里面的水抽干,如果能将水抽干那是最好的,如果抽不干,那就只能将这个钻洞扩大到能容一个人的大小,将矿工们通过这个钻洞一个个的救出来。”
“嗯,这个方案我看可行。”郭顺民点头。
张远松也点头道,“我也觉得可以。”
郭顺民带了不少的人过来,其中包括一些救援专家。
这些人也纷纷点头,一致赞同秦川的这个方案。
其中有一位六、七十岁的专家,是某大学的教授,在矿井救援方面是权威。
他非常赞同的道,“这个方案堪称完美,我建议就这么做,马上确定位置,尽快竖立钻机开始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