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一下,拍拍额头,满眼疑惑,“现在陛下已经轻徭薄赋,尽量减轻百姓负担,为什么还不能吃饱饭呢?”
“其他地方,山高皇帝远,或许苛捐杂税多。可天子脚下,赋税并不重,为何还是如此呢?”
老夫人也眼露疑惑,“惜灵,你有何高见啊?”
“高见谈不上,倒是有些浅见。”顾惜灵轻笑,“说来世子可能会笑我,我识字之后,经常在景阳伯府藏书阁里看书。”
“里面的经史子集,有数个版本的孤本,甚至还有很多大儒的批注,琴棋书画的书籍,天文地理等书籍,唯独极少看到农书。”
“即使有心之人记录,也并不详实,内容颇为模糊。反正我看了之后,想不出如何操作。后来我打听到,找到了农书少的原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人人都想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即使有人科举不中,也信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唯独没几个读书人愿意潜下心来研究农书。乡下的农人倒是擅长农事,但他们不识字,只能口口相传。太平年还好些,连年战乱,最先死的就是老人,当然也包括这些种田经验丰富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