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远这个人。 当初曾经犯过一些错。 但他是正经的抗倭军元老,当年的临海卫百户,身经百战之后,现在业务能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且兖州这里,并没有什么被攻城的危险,让刘明远这个本就谨慎的人守在这里,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更重要的是,先罚了他之后,现在又委以重任,刘明远直接被沈老爷狠狠地拿捏住,应该再不会有什么二心。 跟刘明远简单交代了一下防务之后,沈毅想了想,又嘱咐道:“我的动向,齐人很可能是盯着的,我离开兖州之后,他们未必就不会进攻兖州,所以务必当心。” “再有就是。” 沈毅咳嗽了一声,开口道:“宁阳现在在齐人手里,你防守归防守,但是不能就这么龟缩不出,平日里该派斥候出去,还是要派出去。” “我离开兖州之后,兖州的军务正常三日一报,找邸报司送给我。” “有事情的时候,随时汇报。” “如果齐人有动作,就每日一报。” 刘明远也是跟着沈毅很久的老人了,自然明白沈毅的行事风格,闻言微微低头,开口道:“末将明白。” 他想了想,问道:“沈公何时离开兖州?” “没几天了。” 沈毅摸了摸下巴,继续说道:“不过这会儿大战随时爆发。我不会在建康待太久,会尽快赶回来。” 他继续说道:“我走之后,会给你留两万两现银,过年的时候,你看着置办一些酒肉,让兄弟们打打牙祭。” “但是注意,吃肉喝酒,不可懈怠防务。” 刘明远再一次低头。 “末将省得的。” 沈毅对着他笑了笑:“将来北伐的摊子越铺越大,刘将军你也是要出去独当一面的,这一次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你要尽量方方面面都顾及到。” 这块大饼极大,如果想的多一点,几乎可以理解为沈毅要把他提拔成三大主将那种级别的将领。 但是如果细想,将来战事再一次细分,可能万人规模的淮安军,也是要出去独立作战的,这块大饼又没有那么圆了。 毕竟刘明远现在,就已经是万人级别的将领,可以称之为“万夫长”了。 不过现下,他可能是来不及细想的,被沈毅这番话,说的有些激动,深深低头道。 “沈公栽培,末将记下了!” ……………… 交代了军事方面的事情之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沈毅主要跟张简讨论了一下兖州的民生以及政务问题。 得知张简依旧不愿意回建康之后,在第四天,沈毅带着赵蓟州,姜明以及一众建康的“衙内”们,从兖州骑马返回建康。 此时,除了赵蓟州依旧没有上战场之外,其他的衙内,大多已经上过战场,尤其是姜明,他原先一直跟着薛威,因为打仗比较虎,现在已经是资深百户,明年再立几个功劳,就是试千户了。 本来,这厮还死活不愿意回建康,要在莱州追随薛威战场杀敌,不过沈老爷去年答应过自己那个老上司,今年把他带回去,还是用将令,把他调回了兖州,跟着自己一起返回建康。 因为骑马,再加上一行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必歇息太久,一千里路的路程,加上沿途渡船,只用了六天左右的时间,便来到了建康府境内。 腊月二十一这天,众人终于远远的看到了建康城。 遥望建康,离家数年未归的赵二,忍不住泪流满面。 沈老爷回头看了看他,哑然一笑:“二哥在路上的时候,不是说一点也不念家么?怎么还没有进建康城,就成了个哭包?” 赵蓟州擦了擦眼泪,还有些嘴硬。 “冬天风大,吹迷了眼睛而已。” 赵二原先在建康的时候就已经成婚,在建康是有妻儿的,因此显得有些念家。 姜尚书的大孙子姜明,则是大大咧咧的,咧嘴笑道:“大丈夫志在四方,赵二哥这副模样,着实有些婆妈。” 赵蓟州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你光棍一个,说这种风凉话!” 姜大公子咧嘴一笑:“大父在信里不止一次说要给我成个亲事,都被我给推拒了。” 他回头看了看北方,拍着胸脯说道:“我要追随薛将军,驱逐胡虏,恢复河山!” 一旁的沈毅闻言,白了这厮一眼,笑骂道:“你这话在这里说说就行,别回家乱说,回头你家老头,埋怨我带坏了他的大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