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书院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风 > 第四十三章 荆士达许都,孔明至丹徒11

第四十三章 荆士达许都,孔明至丹徒11(3 / 3)

自此魏制便以4人为侍中定员。

值得1提的是,除河东名士卫觊外,其余3人都是荆州降臣。

(曹操)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尚书)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汉晋春秋》

魏廷的侍中寺不仅下辖侍中,还包含“散骑诸官”。这是魏制与汉制相异的另1处地方。

曹丕篡汉之后,针对东汉灭亡的教训,严厉限制宦官权力。规定“宦者为官,不得过诸署令”。

(曹丕)置散骑常侍、侍郎各4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魏书文帝纪》

至于两汉的“中常侍”,则被改为“散骑常侍”,不用阉人,改用士人,隶属侍中寺。

文帝延康元年,置散骑、常侍为1官。省“中”,置4人,与侍中同掌规谏,不用宦者。--《太平御览》引《魏志》

按唐《通典》描述,散骑常侍与侍中的品秩、员额、执掌、服色完全相同,唯有帽子上的貂蝉装饰有所差异。侍中为“左貂金蝉”,散骑为“右貂金蝉”。

鉴于东汉尚书台“总领纲纪,无所不统”,权势过重,因此魏廷设立了秘书(后被改为中书)机构来制衡尚书台;

同时强化侍中寺的权力,侍中、散骑常侍因此可以“共平(评)尚书奏事”。

散骑常侍在曹魏后期、西晋之时,甚至1度成为极为显贵之职。

这1制度直至东晋时代才告废止。

应劭《汉官》云:“尚书令、左丞,总领纲纪,无所不统。仆射、右丞,掌禀假钱谷。”--《宋书百官志》

魏晋散骑常侍、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江左乃罢。--《宋书百官志》

由于侍中寺的权势扩张,乃是出于制衡尚书台的需要,因此在《3国志》中经常可以见到“以侍中守尚书令”的记载——即以侍中的本职,兼领尚书台之事务。

魏之荀彧、华歆;蜀之董允、陈祗等人均有类似记载,兹不赘述。

为何说侍中是3省6部制中门下省的前身呢?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最新小说: 穿书后,被反派大佬宠翻了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飘零笑傲三国 寒门崛起,从遇上苦逼太子开始 贞观憨婿 穿成五零年末早死路人甲 洪荒:女圣石矶,才情艳艳 师娘,求放过 恋爱脑女主拯救计划[快穿] 丧偶后,我成了将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