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书院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四十八章 许都运帷幄,江夏谋千里终

第一百四十八章 许都运帷幄,江夏谋千里终(3 / 4)

竟然现场编段子,称“诸毛绕涿(啄)居”,以此嘲笑其连鬓胡子。

(张裕)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

这与儒家的礼义要求严重相悖。

张裕,便是苟哥的老丈人之1、益州著名星象家。

刘备平蜀后(214),招募儒生,设立学政。两个流寓之士(许慈与胡潜),因为彼此违戾不和,竟在御前斗殴,斯文扫地。

刘备则更加夸张,找了1群滑稽演员,将许、胡2人的斗殴故事,编排成戏码。之后大宴群臣,狂歌滥饮,放荡不羁。

先主愍其若斯,群僚大会,使倡家假为2子之容。效其讼阋之状,酒酣乐作,以为嬉戏。--《蜀书十2许慈传》

拿别人的短处来取乐,甚至谱成戏曲。刘备的“放达不羁”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先主平定益州(214),在蜀中禁酒。法令颇严,抓了不少“有酿酒器具、却无酿酒行为”的人。

此时简雍编排了1个段子,称“同行男女欲聚众行…之事,因为他们有作案工具(指代那啥器官)”与“欲酿(酒)者相同”。

此言引发刘备大笑。

(简)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蜀书8简雍传》

这种粗俗浅陋、近乎荤段子的下流言语,出现在宫廷之上已经有损体面。

刘备身为君王,不加禁止、却带头喝彩。

这在以往“伏膺儒教”的贵族宫廷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由此可知,蜀汉议事是什么鸟样子。

刘表实行“门阀政治”,注定了军政大权掌握在土著豪族手中。

虽然刘表在荆州招揽名士,兴办学校,但流寓士人的待遇,却普遍不高;

因此他们在中原乱局缓解之后,便纷纷返回北国。

曾有过“客居荆州”经历的曹魏大臣,有司马芝(司隶河内)、杜袭(豫州颍川)、王粲(兖州山阳)、裴潜(司隶河东)、繁钦(豫州颍川)、傅巽(凉州北地)、赵俨(豫州颍川)、和洽(豫州汝南)等人。

上述诸人,除傅巽与繁钦之外,都在《魏书》中有独立列传,傅巽与繁钦亦为1时俊杰;然而他们却早早便抛弃了刘表。

和洽客居荆州时,甚至不惜南奔武陵。他说“昏世之主,不可接近,日久必危,有谗佞其中者。”

(刘)表以上客待之。(和)洽曰:“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间其中者。”遂南度武陵。--《魏书和洽传》

和洽口中的“昏世之主”即指刘表,而“谗慝其中者”,说的是蔡瑁、蒯越为代表的荆州大姓。

在客居刘表幕府的流寓士人中,王粲家族的待遇最好,虽然“不甚重之”,但能和刘表联姻(王粲兄娶刘表女)。

其实这是因为王粲与刘表是老乡,他们都出身兖州山阳的缘故。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魏书王粲传》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魏书刘表传》

所以,刘表纯粹是自作自受。

上1章提到:

隐蕃受戮前,孙权曾亲自审讯,威以刀杖之刑。但隐蕃不为所屈,还称“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

(隐)蕃曰:“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遂闭口而死。--《吴录》

隐蕃这番话,相当于明确告知孙权,此次秘密行动是有同党的(丈夫图事,岂有无伴),但他宁死都不肯吐露同党(不足相牵,闭口而死)。

隐蕃虽名气极小,但绝对是个好汉子!

因此人宁死而不透露同党,便引出了吕1!

吕1是孙权设立的校事官,负责监视群臣,纠察检举。《吴书》关于吕1的记载俯拾皆是,几乎所有的东吴重臣都曾遭遇过吕1的弹劾。

(孙)权信任校事吕1,1性苛惨,用法深刻。--《吴书吴主传》

吕1的发迹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由于隐蕃死前没有供出同党名单,导致孙权疑心难消,遂利用校事监察群臣,意在揪出内鬼。可知“吕1案”与“隐蕃案”其实互为因果。

考问党与,(隐)蕃无所言。--《吴录》

实际上吕1的活跃期,恰好就在隐蕃死后(231)。彼时不仅6逊、顾雍、诸葛瑾等人遭遇训诫,连潘濬这类主动与隐蕃划清界限的臣僚,也被折腾得不轻。潘濬因此心理失衡,还打算与吕1同归于尽。

时中书典校吕1,窃弄权柄,擅作威福,(6)逊与太常潘濬同心忧之,言至流涕。--《吴书6逊传》

(潘)濬乃大请百寮,欲因会手刃杀(吕)1,以身当之。--《吴书潘濬传》

需要特别注意,吕1“弹射百僚”,却唯独没有举报是仪。吕1是孙权的爪牙,史有定论;可知放过是仪,实是出于孙权的授意。

吕1历白将相大臣,或1人以罪闻者数4,独无以白(是)仪。--《吴书是仪传》

是仪出身青州北海,是隐蕃的“州里”,甚至可能

最新小说: 帝秦设计师 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 离婚后,我上离婚综艺被疯抢,前妻跪求复合 苦修十八载,不是让你给女帝当炉鼎的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 晋庭汉裔 农家小团宠,搞起事来气疯全家! 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 北齐不被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