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如何?
曹操势强时,各地藩镇人质如流水般、被送往邺郡。
官渡之战后(200-205),山阳李典、泰山臧霸、黑山张燕、扶风马腾,把家族整族整族送往邺郡,以讨曹操欢心。
山阳李典,“自愿”将居于乘氏的家族3千余口、迁往邺郡。
乘氏李氏,是地方强宗,甚至吕布都曾败于李氏之手,险些丧命。
(李)典宗族部曲3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魏书十8》
黑山张燕亦然。
太祖将定冀州。(张)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魏书8》
黑山兵人众百万,自灵帝朝便横行太行山,属于巨型流寇军团。
“率众”1词,清晰点出了张燕宗族部曲下落。
泰山臧霸亦如此。
太祖破袁谭於南皮,(臧)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魏书十8》
最有趣的是扶风马氏。
宗族2百余口自愿入质邺城。
(马)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又拜(马)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典略》
后马超反叛,马腾全族被屠灭。
导致马超过年时,发现家族剩余成员,仅余2人(可怜的小老弟马岱)。
(马超)临没上疏曰:“臣门宗2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蜀书6》
正旦,(董)种上寿马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1旦同命,今2人相贺邪?”--《典略》
此时的曹操,不仅敢要人质,还敢杀人质。
扶风马氏阖门2百口,1朝诛尽,如屠犬羊猪狗。
可见曹老板“不收人质”,也是有条件的:
兵微将寡、朝不保夕时,其人不得不摆出1副宽仁大度、信任降将的态度。
击灭袁绍、独霸中原后,什么地方强宗、豪门大族,统统把家属给我送到邺城!
宛城纳降张绣、而不取人质之故事,再不见于史册了。
哎呀呀,好可怕!
官渡之战后曹操当众焚书,以安众心。
此非为豁达大度,实为形势所迫。
曹老板行事,1贯如此。
势微力弱时,其人不敢放纵恣睢;
强弱易势后,其人则大举反攻倒算。
所谓“焚书”,也并非真的焚书。
焚书之前,曹操其实都偷看过了。
阵营中谁是忠臣、谁是乱党、谁是骑墙派,人家门儿清。
早在官渡之战后,已经有不少人上了曹老板黑名单了!
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莫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者。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李通书疏。--《魏略》
瞅见没?
嘿嘿嘿!
身处逆境,也不掩其人奸雄本色。
人家先阅后焚,精明之至。
曹公居约人下时:
“人质不收”、“名士不诛”、“叛臣不杀”。
强弱易主后,则改弦易辙:
“阖门赴邺”、“鞭挞名流”、“尽诛叛将”。
前后相异,何止千里!
尉缭子所言“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用在魏武身上,毫不违和。
哈哈哈,可爱的奸雄?
也不知那数十万无辜枉死者们,会不会觉得如噬血魔王1般的曹老板可爱!
3国阵营中,最有人情味儿、市井烟火气的,还就是季汉。
刘帮主虽然腹黑,又经常耍不要脸,甚至为了自己生命安全,刘跑跑经常性抛弃妻儿下属,但无论如何,其人在发迹之后,对下属还是挺够意思的。
古往今来的权臣们,得善终的只有两种人,1种是后来或自己、或儿子当皇帝的。
比如曹操、司马昭、慕容垂、刘裕、高欢、宇文泰、杨坚等等;
朱全忠那种人不算。
另1种是或有拥立之功,或功绩声望极高者…
这种人只有3个:周公、霍光和诸葛亮。
郭子仪不算,其实严格说起来,死后便被刘病已灭族的霍光也不算。
檀道济、尔朱荣、杨素、长孙无忌那更是反面教材。
刘帮主装死…
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备)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典略》
阳者,佯也,也就是装死。
刘帮主能屈能伸,难怪能终成大事。
关于傅燮、耿鄙之事,下1章再聊。
云某说到做到,今日起,恢复两更。
为了第2更,云某又推掉1个酒局……
所以…
云某又要晚睡赶赶稿子,明晚的酒局躲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