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戮之后,原本欲浑水摸鱼的休屠各人…
集体扑街。
辰时初,蔡琰1觉醒来后,便发觉情况似乎有些不对劲儿。
兵卒们人人脸上喜气洋洋,而且…大军确实也赶回偌大1群羊。
养卒们正兴高采烈地磨刀霍霍向群羊,显而易见,等待兵卒们的,又将是鲜美可口的羊肉饺子和羊肉、羊杂汤。
冰雪聪明的蔡琰,瞬间便醒悟过来。
休屠各人…恐已休矣!
蔡琰念及威风凛凛、玉树临风的赵云,双颊飞起两团红晕。
她不再急着出帐,而是取出铜镜,精心梳妆起来。
中军大帐内,此刻同样充满着快活的空气。
众人盘点1番后1致认定:
此战的最大功臣,非以神行见长、打探敌情之余尚可打探沿途地形的夏侯渊;
亦非献上如此妙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数十里之外的荀攸和刘晔两位谋士。
更非堵住山地两头、率军奋勇杀敌的颜良和赵云。
而是…放在后世有望捧回小金人的影帝杨修。
荀攸抚须自得:“某等此番必教韩文约惊惧不已,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刘晔也笑道:“如此1来,主公明年定凉州,已成功近半矣。此战,德祖当居首功!”
荀攸含笑颔首:“子扬此言甚是!况且子龙不必再忧心敌军也。”
没错,得益于休屠各人昨夜的辛苦打探,赵云已知周边再无敌军。
于是乎,众人皆笑着向杨修道喜之余,颜良和赵云2人,甚至给了兵卒们1日休沐。
反正自此地至平阳,已不再可能有大股敌军出现。
兵卒们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微放松1下。
而且,精心梳妆的蔡琰,也有了向某人展现自己的时间。
此番远征,可谓皆大欢喜。
只是…可怜了正日夜兼程赶路的宠哥。
许都,卫府内。
辰时4刻,也就是早晨8点的议事准时开始。
此次除了让黎庶们欢欢喜喜过正旦这1议题之外,还多了筹办天子正旦大典,及来年凉州益州攻略两大议题。
因此,除伏完和刘艾2人外,于禁、史阿、黄衡这3人也参加了此次卫府晨会。
于禁在许都有家小。
此次会议由董昭主持,赵旻高居堂上,卫府众人则端坐于胡床(带靠背的马扎)上。
依照惯例,众人首先探讨民生问题。
赵旻当先说明,制菽工坊已初步实现量产,今日便可供许都士族及民众购买,而且随货赠送菜谱哦。
此外,炖肉熬汤神器:精磨5香粉亦可限量供应;
面粉、米粉、粟粉(小米面)、高粱面则皆可足量供应。
过正旦就是过大年,谁家还不吃顿饺子啊?
那么问题来了,你家拌饺子馅不放酱油?不熬油?那香吗?
【作者题外话】:因之前已介绍过大量内容,因此本章几乎无需解释之处。
舌尖上的大汉,即将开启。
本章继续聊1聊史书中记载的趣事。
1千个人眼中,有1千个哈姆雷特。
魏人笔下的曹操,是个厉行节俭、崇尚法治的肃穆之主。
同时代蜀人笔下,曹操面貌1变,是窃国奸宦,是刘备口中的“老贼”。
权以露布于蜀,刘备闻之,曰:“老贼不死,祸乱未已。”--《献帝春秋》
而在吴人笔下,其更是沦为“轻佻放纵无威仪”的“老流氓”。
各家说法,因立场相异,难免牴牾。
但也不可否认,曹操本人确有“达观善谑”的1面。
其实,这也是曹孙刘3人的通病。
吴人笔下的魏武,是个头戴巾帻,不饰威严的“布衣之雄”。
特别强调1点,两汉士人为凸显身份,成年后要戴“冠”;
而巾帻1类的“包头帕”,是庶民专利,非官僚贵族所用。
时3辅吏士东迎更始(刘玄),见诸将过,皆冠帻,而服妇人衣,诸于绣,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
注意:吏士官僚“冠帻”(戴头巾)的行为,在东汉初期会遭到士民嘲笑。
巾帻用于贵族的记载,始自西汉元帝。
元帝额上有“壮发”,故戴巾帻遮羞。
我儿男也,额上有壮发,类孝元皇帝。--《汉书卷9十7外戚传》
“壮发”未详何物,但元帝自诩“未满4十而发齿堕落”,恐怕“壮发”实际是“脱发”的隐喻。
类似今天“吉屋”是“空屋”的隐喻1般。
注意:粤语中“空”与“凶”同音,粤语发音,拼音声母x、k都发h音,而原本的h却发f音…
故“空房”被其人称作“吉屋”。
《傅子》所谓“袁绍、崔烈之徒,虽为将帅,却也常戴巾帻”。
傅玄借此嘲弄门阀自降身份,与庶民同礼。
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傅子》
注意:灵帝时绍为司隶校尉,烈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