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健步如飞,身健如虎,再活三十年都没问题。”
“先助我处理公务,今夜去我府中,让月英给你烧几个好菜,我与你小酌几樽。”
石韬脸颊一抽:“今夜?现在刚过午时。孔明,我刚来,不适合处理机密。”
诸葛亮笑道:“广元放心,我分给你的都不是机密,只是杂务。”
“你放心,亥时(晚上九点)之前一定能处理完!”
有那么一瞬间,石韬想将诸葛亮给揍一顿!
故友重逢!
这是故友重逢啊!
故友重逢,酒没喝菜没吃,先处理公务到亥时?
你怎么不直接说熬到凌晨啊!
我当初怎么会跟你这公务狂生为友啊!
无奈之下。
石韬只能陪着诸葛亮在公署加班。
诸葛亮倒也没骗石韬,说亥时前处理完,真就亥时前处理完。
没有多一刻,也没有少一刻。
“今日真是痛快!”
“有广元相助,终于可以在亥时前将公务都处理妥善了。”
诸葛亮大笑。
见石韬垮着脸,诸葛亮遂邀石韬入内院。
提前得到消息的黄月英,亲自下厨为诸葛亮和石韬准备了酒菜。
“广元,来,尝尝月英的手艺。”
“这都是伯松想出来的菜肴,你肯定是没吃过的!”
诸葛亮热情的给石韬介绍。
石韬原本心事重重,在尝了黄月英烹饪的佳肴后,这食欲顿时上来了。
去洛阳的徐庶、石韬和孟建,除了孟建有关系在伪魏混得不错,徐庶和石韬都只是官职低微的小官。
倒不是徐庶和石韬没才能,而是魏九品中正制出现后,徐庶和石韬的出身决定了高度。
这两人以前都是游侠儿,哪怕学业有成,在那群出身门第不凡的士人眼中依旧是卑劣的存在。
小官,意味着俸禄也少。
石韬又要养家糊口,这些年过得也是清苦。
待得酒足饭饱,诸葛亮这才开口询问:广元,元直如今身在何处?”
石韬闻言一叹:“我正因此事而来;元直对陛下有愧,无脸来见陛下。”
诸葛亮微微肃容:“曹丕劝进表中步兵校尉关内侯臣福,真是元直?”
石韬沉默片刻,道:“是,也不是。”
“昔日,陈群欲献九品中正,遭程昱反对;程昱认为,此举有违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核心。”
“然而,曹丕急着称帝,急需用陈群所限九品中正来拉拢士族人心。”
“程昱知元直之才,亦知元直出身低微,担心元直再回陛下身边,故而表奏元直为步兵校尉关内侯。”
“又以下作手段,胁迫元直劝进曹丕称帝,彻底断绝元直南归念头。”
“元直自知无颜再见陛下,因此在陛下来洛阳迁徙士民时,就跑回颍川了。”
诸葛亮长叹:“陛下从未怪罪过元直,反而奇怪元直有劝进之功却在伪魏不得重用。”
“更恼怒曹丕不识贤才,让元直受辱。元直多心了啊!”
顿了顿。
诸葛亮又问:“广元可知元直会去颍川何处?我可遣人送信。”
石韬道:“最近来长安的士人中,有一人是我在洛阳的旧识。说元直去了荆州,只是不知道去了荆州何处。”
诸葛亮又惊又喜:“此话当中?元直真的去了荆州?”
石韬点头:“两人是一同出关的,只是荆州太大,也不知道元直去了何处。”
“以元直的性格,去了荆州后必定会化名,难以寻觅啊。”
诸葛亮大笑:“元直肯去荆州,就意味着他有见陛下的想法。”
“我这就给陛下去信,只要陛下去了荆州,就一定能见到元直。”
“荆州有伯松在,进荆州容易,出荆州可就困难了。”
“这次,他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