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的声音,“有陈凡的电报。”
来者自然是邮递员。
邮递员同志到门口停下,撩腿下车,将自行车支架撑起来停稳,又从邮包里翻出一张电报单和一张包裹单,左右看了看,递给正走过来的陈凡,笑道,“你这门口打扫得挺快,别的地方都还在铲雪,这儿就干干净净的了。”
陈凡接过单子,转手递过去一支烟,哈哈笑道,“全靠街坊们支持。”
邮递员眨眨眼,有点不明白他的话。
咋地,人家自己的责任段不扫,先扫你的?不过他忙着送信,便也没多说,拿着烟挥了挥手,“团结就是力量嘛,走了啊。”
说完就骑着自行车离开。
陈凡顺手把院门关上,这才拿起电报看了看。
还没等看清楚内容,一个脑袋就凑了过来,“什么东西?谁给你寄的?”
陈凡只能让了让,再去看单子,“卢家湾寄来的,说是服装厂的设备都已经到齐,云湖纺厂提供的第一批原材料也到了,厂里试制了一批羽绒服,第一批有些问题,他们正在想办法改进。”
念完之后,他不禁眉头微皱,做个羽绒服而已,有这么难吗?
这年头的羽绒服质量肯定不能跟后世的比,基本上只要没有明显跑毛的问题,就算达标。
要不然人家波司登的创始人,带着十几个人、用家用缝纫机就敢做羽绒服?
现在卢家湾各种设备一应俱全,甚至还有整烫机,不比他们那个村办作坊强百倍?
何况陈凡之前就已经梳理过羽绒服的生产工艺流程,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刘璐按照工艺生产,就算有些小问题,多试几次也能成功。
怎么会不行呢?
而周亚丽听到他的话,也皱着眉头想了想,随即说道,“要不要我给妈咪拍电报,让她找个懂羽绒服的工程师过来指导?”
陈凡看了看她,沉吟两秒后,轻轻摇了摇头,“不用了。如果有问题就请外援,那么他们就会形成依赖心理,永远都不可能有太高的成长。”
随即笑了笑,看着她说道,“我们要向革命老前辈学习,没有就自己造,造不出来就想办法,如此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而不是只能依靠别人。”
说着招了招手,示意她往屋里走,继续说道,“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我已经给他们把路子铺好、连设备都准备好,要是连这点问题都不能解决,那趁早止损才是正道。
以后他们就踏踏实实搞养殖、卖熟食就行,其他的什么工业大发展,赶紧熄了这份心思,省得以后闹得大家都不愉快。”
周亚丽还有些不明白,跟在他身后进屋,换上拖鞋,又将大门关上,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会闹得不愉快呢?就算没成功,大不了放弃这一块就是,难不成他们还会怪你?”
陈凡回头看了看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哼哼,升米恩斗米仇,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说哦。”
周亚丽眉头轻挑,片刻后,幽幽叹了口气,“难怪我爹地总是说,让我跟你多学着点,老弟,你年纪比我小,却比我懂得多,这样子让我很难办啊。”
陈凡垮着脸,“这话跟谁学的?还难办,难办就别办。”
说着将电报丢到茶几上,再去看包裹单,他屁股刚挨着沙发,便蹭地一下站起来,“哦豁,效率这么高的吗?”
周亚丽蹦跳着几步过来,凑到他身边伸着脑袋去看,“什么东西?”
陈凡将包裹单递给他,转身去换衣服,“从东北寄来的山货,我还以为要晚几天,没想到这么快就寄到了,我现在去取货,你去不去?”
周亚丽眼珠微转,抬起头咧着嘴呵呵直笑,“你去邮局取包裹,那里人一定很多,我就不添乱了。”
开玩笑,你都说了寄来的是山货,那不得有好多大包裹啊,我可没那么大力气去扛,全靠你了老弟!
她说不去,陈凡也不在意,穿上袄就往外走,“正好,收到山货,挑两样给巴老带过去,省得你还出去买礼物。”
话音落下,便出了大门。
周亚丽颠颠跑到门口,刚准备伸手去喊,便看着小面包车biu地一下冲了出去,只得喃喃说道,“轮胎呀。”
嘭……
陈凡开上马路,还没走出多远,那轮胎便爆了一只。
还在一边扫雪、一边高谈阔论的大爷们顿时齐齐愣住,先看了看趴在路中央的小面包车,再互相看了一眼,一个个都缩着脖子,赶紧干活儿。
陈凡忍不住嘬嘬牙子,没办法,只能下车换胎。
拿出千斤顶,也不用人帮忙,将爆掉的换胎换下,又将防滑链拆掉,这才小心翼翼出发,……去作协机关。
本来距离最近的修车点,应该是附近的公交场。而且有上次姜家两姐妹学车时、找交通局长开条子的面子,换个轮胎只是小意思。
可惜这种面包车的轮胎,估计全上海也只有作协机关才有,也就是陈凡才有这个面子,当时买车的时候,除了标准赠送配件之外,杨厂长还给车子多给了不少配件,其中就有10条轮胎。
要不然还得从厂里调货,真惨。
不一会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