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最闷热的季节,对于生活在窑洞里的人来说,只要不出门酷暑就不复存在。
近些日子,盘踞在恶虎岭上的两个吃货迷上了知了猴的滋味,一天不吃都接受不了。
知了猴就是金蝉,各地叫法不一样,不熟悉可以搜索一下这里不凑字数。
它是知了刚从土里爬出来,还没有褪皮时候的叫法,褪皮了就是知了。
每天晚上,两人都会去后山搜刮一波。
根本就不用到处跑,农田里那几百棵刮掉皮的大树,泛黄的树干上这玩意很是显眼。
两人每天天不黑就出发,提着灯笼在树下转圈,不到夜里十一二点坚决不回家。
手电他们有,但电池不富裕。
肯这么下功夫,收获自然很大,平均一晚十多斤这让两人很是兴奋!
这么多肯定是吃不完的,于是就洗干净用盐水煮熟,再用线串起来烘干做粮食。
他们自然是不缺食物的,这方圆几十里的大山任由两人随意霍霍,不要说吃饱,就算吃好都没问题!
可是做人哪里有懂得知足的?
没有人会拒绝可以拥有更多!
时间来到夏末秋初,山上早晚已经开始有些凉了,范黎冰又做起石匠的活,他要做一个石磨盘。
其实之前也做了几个,但都不是很理想,凑合着能用但磨不出细面,说到底还是做工太粗糙了。
山上的白面大米还有,也没有发霉生虫子,但口感已经开始变差了。
现在白面蒸的馒头,味道比前几个月明显差了许多。
连陈洛这个嘴馋的,都是宁愿喝玉米粥吃窝窝头,都不顿顿白面大米了。
小米煮粥米粒都沉底!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粮食的保质期固然是有好几年,但那是没有加工过的。
无论白面大米还是小米,都是经过加工破碎或者脱壳去皮后的食材,只要是经过了加工的粮食保质期都要缩水好几倍。
那个年代没有真空包装,即便做到了不返潮生虫子,保质期能有个一年多也就顶天了。
当然了,那个年代对于保质期的要求比现在要低许多,只要没有发霉变质生虫子,吃不坏肚子就都算保质期。
只是毕竟接近保质期极限了,粮食无论是品质味道还是营养都已经大幅度下滑了,其距离变质已经不远。
好在也快熬出来了,谷子眼看过不久就可以收获了,玉米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成熟,现在正是吃嫩玉米的时候。
再坚持一个月,等新粮下来,现在储备的小米那就都是喂鸡的饲料了。
但是,粮食收获了就能端上饭桌么?
小米要脱壳,玉米要磨成粉,最起码得破碎开来,煮粥也得玉米碴子不是?
你总不能把整粒的玉米煮着吃吧?
好吧,那样确实也能食用,但日子不是那么个过法。
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了,没必要再退化回去做野人。
还记得最初来到这个世界,自己是怎样处理玉米粒的?
那是直接拿着石头砸!
煮一顿粥,要砸好几分钟时间才能凑够足够的玉米粉。
好吧,玉米还能用石头砸,可谷子又该怎么处理?
居家过日子,在那个年代生活在村子里还好,有些工具可以公用或者拆借,有些活计可以请人帮忙,大家互帮互助抱团取暖。
像他们这样的独门独户,问题就来了。
除非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否则只要是想有点改变,那就一大堆麻烦,啥都缺!
今年田里的庄稼长的很好,玉米秧子长了有两三米高,秸秆粗壮的一把都攥不下,叶片都是黑绿黑绿的,长势很喜人!
这不是后世的杂交,植株长到一米多就自己封顶了,防风还抗虫。
这个年代的玉米,年景不好的时候秧子长不起来,粮食减产。
要是年景好,甚至能长到三四米高,玉米棒子也能有一尺多长,小碗口粗细!
但是遇到大风,也容易倒伏腰折。
基本一场大风就能减产一半甚至绝收,真的是靠天吃饭的年代。
就他这几亩地,看这个长势如果能够顺顺利利的成熟,丰收是肯定的,估计打两千多斤都有可能!
但距离成熟还有一个多月,所以说现在一切都还是未知。
地边的南瓜秧子,长了有十多米长了,树上挂着的,地上躺着的,草里藏着的,结瓜数量还真不少。
豆角,现在一串串的根本采摘不完。
半月前就开始摘着吃了,吃不完就晾干,冬春两季还是缺蔬菜的。
土豆、红薯也长势不错,菜园子种了二分地的白菜跟萝卜,这会儿辣椒茄子西红柿正是挂果的旺季,根本就吃不过来。
几十里的大山,物资是非常丰盛的。
他们刮下来的树皮上,现在居然密密麻麻的长满了黑木耳,这是之前从没想到的。
山顶的石头平台上,现在晾晒的都是成片的蘑菇木耳。
刚过了吃知了猴的季节,蘑菇跟木耳又无缝衔接而来,还有豆角要采摘。
两人现在真的很忙,一度对着每天的收获发愁,收获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