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了。
老谢赶紧打开车窗,招呼大家打热水。
阎解成他们车上没有热水,到每一站,站台上都有工作人员提着一个大铁桶,有一个长长的壶嘴,给乘客们从窗户伸出来的大茶缸倒水。
打完水,阎解成见站台上有一些售货的摊位。
其中一个在卖驴肉火烧,顿时觉得自己可以吃一头驴了。
他这人没别的爱好,就喜欢一口吃的。
跟俩人招呼一声便下车了。
要了四个驴肉火烧,给付了钱票。阎解成在站台上点了一支烟,静静的抽着。
站台上除了上下车的,还有一些跟他一样买东西的,还有很多下来透气的人。
等到工作人员吹响哨子,他们这才上车。
“给,见者有份,你俩一人一个我自个两个。”
阎解成将纸包着的驴肉火烧放小桌上,说道。
老谢也不可以,拿起一个说道:“那我可得谢谢主任了,小田你也不要客气。”
见田福军还在迟疑,又道:“嘿,你不知道吃我们主任的一顿,有多不容易,我们主任可是出了名的铁公鸡。”
“吃吧,吃吧田大哥,去秦地我还等着你请我吃biangbiang面呢。”
见此,田福军也不客气,笑道:“那我也就不客气了。”
几人正吃的欢呢,乘务员带着三个人来了。
“这里还有三个卧铺,刚好够你们一家三口。”说完便离开了。
“蔡教授,好巧呀,你怎么也在这里?”阎解成见到来人原来是熟人,交通大学的蔡教授。
“小阎主任,你们这是去哪?”蔡教授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看着阎解成也是一脸惊喜。
“嘿,不说了,我们先帮您将行李收拾一下吧。”
阎解成说完便赶紧帮忙放行李。
蔡教授带着夫人跟女儿,小姑娘七八岁的年纪,长得很秀气,看样子是像蔡教授。
蔡夫人看样子也是知识分子,三十岁左右。
等收拾好行李,几人这才坐在下铺聊天。
“小阎主任,你也被调到甘省了?”蔡教授问道。
阎解成点头道:“是啊。我跟谢老师都被调去那边了,也不知道要待多久。”
蔡夫人说道:“那可回不来了,都是举家搬迁。”
阎解成跟老谢俩人对视一眼,说道:“蔡教授,您俩这该不会是去支援建设金城铁路学院吧?”
阎解成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
三年前政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迁往金城建校。
当时在金城市安宁区勘测了校址,并正式动工修建了部分校舍。后因故未迁。
去年总部报经上级批准,确定金城铁道学院所需的师资、设备,由唐山、京城两所铁道学院对口支援。
所以阎解成以为蔡教授是又一批支援者。
蔡教授笑着说:“那倒不是,不过也差不多。”
接着便对众人说了其中的渊源。
原来,今年一月份金城铁路学院向总部申请建立了金城铁道科学研究所。
他便是支援的科研技术人员。
他夫人跟小孩在国际庄,这才在这边上车的。
阎解成跟老谢俩人听的也是一阵唏嘘。
阎解成这才说了他们俩人是支援工程建设的。
蔡教授听了来了兴趣,阎解成也索性拿出资料来。
三人就摊铺在卧铺上研究。
一会说这工程最大的问题是土方作业,一会又觉得黄土层地质松软,一定要做好防洪。
几人在那里说的热火朝天,蔡夫人是见怪不怪。
田福军是个实干家,这会也饶有兴致的在一旁听着。
三人从中午讨论到了晚上,阎解成的笔记也做了十几页,毕竟群策群力比一个人要想的周到。
“好了,我们三位工程师先生,天不早了,缓一缓准备吃晚饭了。”
等外面都黑了下来,蔡夫人这才提醒道。
三人见天黑了这才把资料收了起来,各自拿出食物开始了晚饭。
哐哧哐哧,列车上的时间漫长而无聊,还好几人能够谈到一起。
第三天中午,几人携带的吃食已经没了,好在都是高收入人群。
老谢提议去餐车聚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一众人穿过了好几个车厢,终到了餐车。
餐车打扫得很干净。
用餐的都是一些穿着讲究,一看都是知识分子或者干部。
老谢很熟练的找乘务员要了菜谱,点了一个京酱肉丝。
将菜谱递给了蔡教授,陈教授也随便点了几个。
几人点完菜之后,阎解成笑着问道:“谢老师,很熟练呀。这车上居然还有菜谱。”
老谢说道:“我以前经常出差,知道他们车上都有一本总部下发《烹饪技术》。
这些菜都是严格按照这个规定做的。
这些菜谱有一个共同特点,菜色都不出其铁路所辖的范围。
比如蜀地路局的《烹饪技术》这本册子里,里面基本是以川菜为主。
不过像豫章路局这本菜谱中,也有很多赣江的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