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又更少了。”
“就这么一点都费了我们好多时间。”
李铭夸奖道:“辛苦你们了。这茬香菇差不多要摘完了。你们的功劳不小。”
采摘香菇是件很耗时间的农活,一个人一整天差不多只能采摘200-500斤,高低要看每个人干活的勤快劲和出菇数量的多寡。
整个香菇种植过程都是很耗人工和时间。
发达国家搞不来的原因,除了技术不如我们国家,人工成本也是一项很大的支出,枯燥乏味的重复工作,还是农活,很多人是不乐意从事的。
得到了称赞,高建德很是高兴,积极问道:“要多久才会有新的香菇冒出来?”
李铭就喜欢这样朴实肯干的年轻人,“第二茬香菇不用多久。按我给的资料认真管理就行。”
身兼数职的高建德保证道:“你放心,我肯定会管好。”
李铭同众人说道:“香菇数量其实不少了的,要的单位太多了,变得不够分。”
高队长凑趣道:“大热天能吃上新鲜的香菇是个稀罕事。”
李铭看高建成等人装车,“很多人是想尝试木屑种植的香菇跟山上采摘的有什么区别。”
有提前疏蕾长势不好的香菇,不可能扔掉那些小菇蕾,他就送给了向阳花大队当做人情。
高队长也品尝过小菇蕾,“吃起来好像跟山上的一样样。”
高连长也说道:“一样香得很。”
“本来就是一样的东西。”李铭心想,一年吃不到几回的人能分辨出来才是见鬼了。
78年的时候,所有菌菇类合计的人均占有量才100克,再去掉出口的数量(菌菇罐头、干香菇),真正吃到嘴里的更少。
“也就是现在有充足的新鲜蔬菜吃了,这些人会稀罕少见的食物。”
“城里市场上卖的蔬菜,1毛钱随便拿,想拿多少都行。”
不是李铭胡扯,短期大量蔬菜上市,卖不动了真就是这样处理。
生产队的人才不会管城里的人有菜吃不过来,没菜的时候望眼欲穿。
他们赶种一些生长期短、又不好保存的菜,快速完成产量任务,把奖励拿到手了就行。
你这么聪明我也不笨!
各个生产队的蔬菜上市时间也就凑到了一起,花样也基本一样,城里的人根本吃不过来。
西红柿、茄子这样的还能卖1毛钱使劲拿,做成西红柿酱、茄子干之类的;像菠菜那些不好保存的,甚至不要钱,随便拿。
没卖出去烂掉了,处理起来还更麻烦。
地里的菜又必须按价格全额收购,蔬菜公司老做赔本的生意。
胡会计也是经手人,“这几个月是蔬菜上市的旺季。”
“最近蔬菜公司过完磅秤,钱付给了我们,都懒得运回城里,直接让我们拿去喂牲口。”
李铭也没想到他的高产蔬菜种子还加剧了这样的情况发生,“运回去也卖不掉,这样做,蔬菜公司还能节省些汽油钱。”
高队长也门清,“等8月、9月没菜了,又急急忙忙找我们要菜。不是第一次这样了。”
重新种植的还没上市,等要上市的时候又凑一起。
以成本来定价,产量越多赚的越多,为了生产队的利益,全队上下都会要求这样做。
按月分配任务的话就有些为难人了,此时的工作重点是主粮,菜可以靠边站,特别是蔬菜。
而且,开春的时候大片的田地不种点东西,别人还会以为生产队的生产出了问题。
暂时是无解的。
几千里外。
港城。
新蒲岗,大牌档一条街。
停工的事情,已经在港城遍地开花了。
大清早,这个最早爆发的区域,反倒是恢复了些宁静。
吸白粉的摊主阿乐,又没见人在。
隔壁胖摊主的摊位上人头攒动。
食客们吃着早餐发着牢骚。
“TM的,什么都涨价就是工资不涨!”
“工资没涨还好了,我TM的更惨,老板说要降工资。”
胖摊主笑呵呵道:“我卖的面饼没涨价。”
“你家的云吞也涨了啊!火腿烤肠我都吃不起了!”
胖摊主诉苦道:“这个我也没办法,只要是肉都涨价了。”
“你们是了解我的。我卖的都是真材实料,随行就市,不得不跟着涨价。”
“我要是赔本不涨价,我估计你们会在背后乱嚼舌头说我的肉有问题。”
老主顾夸奖道:“那肯定不会的。大家都是老街坊,知道你的为人。”
又有食客来点餐,“老板,给我来一碗猪血面,要方便面面饼的。不能用那家什么陈记面条,那个不好吃。”
胖老板连忙招呼道:“你尽管放心,我家的全是正宗方便面。”
“大家都说那个陈记面条不好吃,我就没进货。”
“我只用质量好的食材。我这熬汤的猪大骨是我昨晚.。”
胖老板又开始了自我吹嘘。
火星贸易的面饼才是正宗方便面,同样的事情,平平常常的发生在港城的各个角落。
这就让竞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