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类:利用拥有关键信息贪污腐败(7种)
1、以经营、开拓、办理公务、招投标等商务保密信息为借口,借和挪用公款作为私用开支。
2、利用公司资质私接订单。
3、出具资质证明、开具发票等提供外单位帮助获得好处费。
4、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和商务信息,为外单位承接工程、工程结算提供帮助获取好处费。
5、利用清理债权债务中的商务信息,内外勾结,为他人谋利,收受他人贿赂。
6、在采购分包招投标开标前,透露其他投标人、评委信息,照顾关系人中标。
7、在采购分包招投标开标、评标过程中,透露现场开标、评标信息,为关系人中标创造条件。
第八类:利用审核权贪污腐败(37种)
1、把对外业务招待专设在自营的餐饮酒楼。
2、私揽工程,利用公司人力、物力进行施工。
3、利用职权,乘分包之便利,收受外包单位和业务往来单位贿赂。
4、插手材料采购,抬高采购价,从供应商处套取现金。
5、一意孤行,独断专行,私自决策公司对外合作经营,给公司造成接二连三的经济损失。
6、实地调查认证不够,违反集体决策原则,冒险个人决断,带给公司经济损失。
7、私自决策,承接问题工程项目,带给公司经济损失。
8、未经集体决策和考察,私自决策建立分支机构,挂靠经营。
9、未经上级领导同意和分公司集体决策,擅自低价处置公司房产,获取好处费。
10、向下属单位索要。
11、采用欺骗手段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从事营业活动。
12、公章管理使用失控,被外协单位欺骗形成虚假债务纠纷。
13、在审定供应商名册中收受材料和分包商贿赂。
14、在招标采购过程中收受供应商、分包商贿赂。
15、……
……………………
如果说之前第一家被当成“教材”的三产单位被查出来的那些问题仅限于采购环节的牛刀小试的话,那么风险管理部在后续查出来的这些问题,甚至可以编成一部《项目管理层群体舞弊行为大全》。
而且似乎是觉得当初那次“教学”过程中大华公司的做法可以被当成定例,在某位穆部长的授意下,风险管理部在后续的工作中,全都是先向下属企业索要全方位的历史数据,进行非现场数据审计,发现了问题后,立马就组团杀过去,对该企业针对某一板块进行为期一天的现场审计和取证……之后的审计工作,便很客气地直接交给审计部和监理会接手了。
虽然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穆大小姐是在利用风险管理部的特殊性和本部门关联职能权限的模糊性在打擦边球,并且将这场火拱的越来越大。但实际上,穆大小姐已经非常注意分寸了。
你要知道,在如今的大华公司里,由于派系太过林立的原因,杨默虽然做不到只手遮天,但却绝对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做到说一不二……已经具备资本跟东营那边的某些老狐狸们平等对话的他只要坚持,那么穆大小姐是绝对可以打着“项目潜在风险全面梳理评估”的名义,将这些三产单位后续的审计工作全部做完的。
可是她并没有这么做。
就如同一个馋嘴而猎奇的小姑娘似的,穆大小姐每一家下属企业,都只切入一个版块的审计工作,而且只审计一天,然后便很主动地交接工作,干脆利落地撤退。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很是保全了一些人的面子和底子。
虽然被锤出来了一堆问题很是令人恼火,但反过来,你还不得不强自忍耐着愤怒和恐惧,真心实意地向穆大小姐表示自己的谢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记警钟,一记贴脸敲在你耳边的警钟,在必要的时候,如果你还不识趣的话,那么下次直接杀到现场的风险管理部工作人员,就不是只做一天的审计,也不是只针对一个环节进行取证审查,更不会睁眼瞎似的忽视掉某些非常玄妙、但在财务人员眼里却极具指向性的问题数据和单据了。
当然,虽然穆大小姐采取的是蜻蜓点水的做法,但风险管理部的这一系列动作,还是让审计部和监理会焦头烂额。
无它,穆大小姐的打击面太广了,仅仅只是一个月,大华公司麾下的那三百多家三产企业里,竟然就有27家被突击检查审计。相对于后世常见的4天一个审计周期来说,这种将近一天一家的突击频率不可谓不夸张,而这些单位必须要完成的后续审计工作,工作量也不可谓不恐怖……公司自然有公司的流程,既然人家开了个头,后面的工作你就算把头发薅光,那也得做完,而且给出来的答卷,还不能太过离谱。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人家突击审计一天就能揪出十几个蛀虫,你后面的审计工作,总归不可能一个问题都发现不了吧?
这件事在大华公司,乃至东营指挥部里引起的反响非常大。
在普通人看来,这大抵是一场非常有趣且令人惊叹的热闹,许多人在拍手叫好,也有许多人在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