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战战兢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拜倒磕头。 有女官引领他近前,他才算找对了磕头的地方。 “我观你明物最通,在明物上,你可有什么心得啊?”陆宁随意的问。 好一会儿,刘承珪既没有起身,也没吭声。 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刘温叟微微蹙眉,本来最看好这年轻人,却不想,上不了席面,到了金殿之上,被吓得魂不附体,怕是圣天子言语,都没听清。 不过,终究还是个良才,刘温叟便要出言提醒。 “陛下,学生斗胆问一句,可否畅所欲言?”刘承珪小心翼翼的问。 “当然。”陆宁温言道:“你便是说天上有个窟窿,也无罪。”确实想听听,现今学子,学了新学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尤其这刘承珪,明物成绩又特别好。 “是,那学生,心中有一疑惑,观圣天子书经,学生得出了天圆地圆之理……” “大胆!”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刘温叟立时勃然大怒,他反应最为激烈,或许也是因为,太喜欢太看好这少年了,却不想,简直就是个混球,“你可知道,妄揣圣意,胡言乱语,该当何罪?!” 陆宁倒是一怔,“你如何得出此理?” “学生拜读过陛下的《航海说》……”跪伏在地,刘承珪身子也在微微发颤,显然,很是骇怕,他那句话出口前,却未想过会有什么后果,现今虽然不知道被什么人训斥,但坐在殿下的,又岂有简单人物?想来也是内阁重臣。 妄揣上意,对重臣都是大忌,何况他一个寸功没有的新科进士? 更莫说,还将胡乱揣测的上意,当众说出来了。 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身子更颤抖的厉害。 陆宁又一怔,随之笑了笑。 在新学中,陆宁并未推翻天圆地平说,而是含糊其辞,避而不谈,毕竟,“天圆地平,中国居中”,是传统华夷世界观的核心部分,自己一下子推翻,现今可能自己威望足够,但也会引起天下大乱,尤其是,暂时还得不到验证之前。 不过,在自己有生之年,是定然要确定地圆一说的。 是以在自己一些杂著中,比如给东海百行随意写的航海指南中,便曾经提到,茫茫大海,船若能一直东行,绕过陆地而行直线,终究能回到原点。 不管东海百行的船长、领航手们信不信,又怎么解读,反正自己是随意乱写进去了。 却不想,刘承珪读书很杂,也很有门路,东海百行内部流行的小册子都能看到。 更由此得出,自己认为天圆地圆,他也算很聪明了。 深深看了刘承珪一眼,陆宁笑笑:“你下去吧。” 看刘温叟吹胡子瞪眼睛的样子,怕再问下去,就要砍了这孩子的脑袋。 何况他小小年纪,太喜欢耍小聪明,以为这样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不能说令自己不喜,但至少,还是要磨砺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