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月,相较于临湘的春暖花开,一片百废待兴的氛围。远在北方满清的京城,却笼罩在愁云密布之中,难复之前兴盛的景象。 自从湘军在永历三年崭露头角后,去年清军与湘军进行了无数次交战,胜负悬殊。 不论是与定南王孔有德在桂林的对峙,还是与敬谨亲王尼堪在衡阳和平南王尚可喜在广州的大战,满清士兵伤亡惨重。 特别是之前那些骁勇善战的汉军旗,被湘军击败的居多。一时间,满清士气低迷,难以维持昔日的凯歌之势。 虽然对于清廷来说,这只是个小小的意外,他们仍然牢牢占据着北方和东南方的城市。然而,满清的官员们心里清楚,随着湘军日益壮大,它将对大清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尤其是湘王谭无名,他对满清恨之入骨,他心怀报复之念,欲置清廷于死地。 在临湘城外,他建立的京观已经成为南方地区最热门的景点,但对于清军官员们来说,那里却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梦魇,他们生怕自己的头颅,会成为那里的一颗颗骷髅。 不知何时,《湘江日报》传入了京城,并在那里逐渐流行起来。 每期的《湘江日报》上满篇都是檄文,铺天盖地,让满清官员们心惊胆战。 百姓们读后也是人心浮动,尽管多尔滚下令严加追查,但清军虽然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无法查明报纸的来源,他们只知道这是来自临湘府湘军的报纸。 《湘江日报》成为京城百姓们闲暇时最喜爱的报纸,每期一出,都会被人们抢购一空。 茶馆里此刻人声嘈杂,许多未抢到《湘江日报》的百姓都来到这家茶馆,聆听最新的报纸内容。 这一期的《湘江日报》据说非常震撼,因此,很多人早早就来茶馆占座,希望能早点听到报纸的内容。 "大家看了这期《湘江日报》没有?写得真是太好了!"一个年轻人刚刚看完报纸,神秘地说道。 “快说,这期《湘江日报》内容是什么?” “快点,快说!” 未看到报纸的百姓们围了过来,催促他快点说。 年轻人喝了口茶,然后缓缓开口:“这期报纸,湘军推出了一个汉奸专题,看得真是过瘾。” “什么是汉奸?”有位老百姓问道。 “据《湘江日报》上所说,汉奸就是逆贼,是那些背叛汉族利益、背叛华夏民族的人。 他们卖国求荣、投靠外族、效忠外敌、甘心受其驱使、背叛华夏民族利益的叛徒,是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败类。” “说得太对了。” “有道理。” 围观的百姓们纷纷点头赞同。 “这还不仅如此,报纸上还列出了那些汉奸、逆贼的名单!”年轻人低声说道。 “都是谁?” “别卖关子了,快说!”百姓们忍不住催促道。 “不简单啊,《湘江日报》上写的,将每个汉奸的背叛行为都被详细列出。” 年轻人掏出几张破旧的黄纸,摊开来,按照报纸内容开始念了起来。 “为了警示世人,明辨忠奸之辈,现将这些汉奸的名单以及他们所犯的罪行,公之于众。希望每个汉人铭记在心。我们汉人应当保持气节,团结一致,将清军赶出国门。” 年轻人边看着报纸,边语重心长地说道。 “逆臣榜的名单如下: 第一名:吴三桂(原明朝辽东总兵,引清军入关,现任满清平西王)。 第二名:洪承畴(原明朝重臣,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现任满清江南总督)。 第三名:范文程(为清军摇旗呐喊,作为名臣之后,给祖先抹黑)。 第四名:孔有德(现清军定南王,已被湘军诛杀)。 第五名:尚可喜(现清军平南王,卖国求荣之辈)。 第六名:耿继茂(耿仲明之子,现清军靖南王)。 第九名:祖大寿(原明朝辽东前锋总兵,卖国求荣之辈)。 第八名:钱谦益(原明礼部侍郎,东林党领袖,毫无气节)。 第九名:唐通(原明朝宣化总兵,辜负崇祯所托,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 第十名:郑芝龙(原明都督同知,枭雄成小丑)。 第十一名:沈永忠(现满清续顺公沈志祥的侄儿,卖国求荣之辈) 第十二名:………… 第二十一名:徐勇(原明朝总兵,已被湘军诛杀) 第二十二名:马蛟麟(原明朝总兵,已被湘军诛杀) 第二十三名: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