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言,太子朱标却是琢磨出了话里的意思,长长一叹,道:“爹!” “您被如今的思路诓进去了!” “您老想想,如今之大明,乃是万国之首,这帮混账肯定觉得我华夏工艺哪怕过了几百年,也会一直远超万国……” “那又何惧之有呢?” 朱元璋顿时一愣,下意识地道:“西方诸国,连个正经八百的火器都没有……” “华夏工艺远胜万国,这不是天经地义之事?” “怎么会……” 话还没说完,朱寿便摇了摇头,缓缓说道:“老头子!” “您老说的没错,倘若我华夏工艺始终在革新,纵是再给西方诸国几百年,累死他们也钻研不明白咱们早就淘汰掉的东西!” “可问题在于……” “万一我大明国祚不存,孙儿命老师刘三吾编纂的永乐大典遗失,流失海外……” “接任的王朝再断绝火器等工艺之革新,宣扬弓马刀剑为镇天下之利器,闭 其关、锁其国……” 说到这,他一字一句地道:“您说,西方诸国不会趁此机会,赶紧把永乐大典占为己有,拼了命消化上头记载的工艺,好反过来对付我华夏吗?” 话音落下,朱元璋瞬间大震! 啥玩意? 大典遗失? 接任之王朝,还敢闭关锁国? 放着足以威压万国的火器,不用也不革新,玩什么弓马啊? 这不是胡闹吗?! 他越想越不敢置信,忍不住恼火地道:“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用劣不用良,这不是脑XX病?” “我汉家天下,怎么可能出如此混账之王朝、愚蠢之帝王?!” 对于便宜爷爷的大动肝火,朱寿瞬间沉默了。 是啊! 您老说得对! 可问题在于,于史书之上,接任大明而治理华夏的也不是我汉家出身的帝王啊! 正要开口说话,太子朱标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忽然反应了过来,挥手断然说道:“等等!” “永乐大典遗失?” “怎么是永乐?” “如今刘三吾编纂的不是洪武大典吗?” 话音落下,一旁的燕王朱棣脸色瞬间凝固了。 卧槽! 这也能坑本王一手? 本王现在扛着宝船跑路去黄金州,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