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元璋的话音落下,朱寿脸上瞬间露出恍然之色。 果然! 这糟老头子当年之所以下旨禁海,哪是为了防范方国珍之流? 明摆着是为了从天下士绅豪族的手里,收回朝廷的铸币之权! 他顿时长叹了一口气,凝眸看向了朱元璋,说道:“是啊!” “孙儿原本始终闹不清您老为何要禁海,可孙儿去了一趟锦衣卫案牍库,这才明白您老意欲何为!” “孙儿就说嘛,以方国珍之流,都是您老的手下败将了,您老立国,又岂会怕他们进犯我大明海疆呢?” “您老海禁,果然另有深意!” 闻言,朱元璋脸上涌起一抹不屑,淡淡地道:“方国珍?” “此贼,连张士诚都不如也!” “咱朱元璋岂怕了他在海上为寇而作祟?” “咱要收回铸币之权,当师出有名,用此贼为借口而行海禁之举,已是抬举他了!” 一下子,朱寿瞬间陷入默然。 洪武皇帝朱元璋下旨海禁,常被后人耻笑唾骂! 可他老人家真的错了吗? 不! 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海禁是最好的办法! 否则,朝廷国库金银储备不足,偏偏士绅豪族不断从海外走 私回金银而不缴税,长此以往,铸币权定是旁落! 到了那时候,士绅豪族说一斗米卖五两银子,百姓也得捏鼻子吃亏! 不出十年,大明天下定是大乱! 唯有海禁,先断了士绅豪族海外走私而富门户之路,才可一步步化解此困局,进而夺回朝廷的铸币之权,平衡天下物价! 而此时此刻,朱允熥听完之后,沉吟了几下,也露出一副恍然大悟之色,忙不迭地问:“皇爷爷!” “正因如此,下旨海禁之后,您老这才又下旨发行大明宝钞?” “此举,也是为了收回我大明朝廷的铸币之权?”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脸上带着深深的痛恨,缓缓说道:“哎……” “咱也是没办法啊!” “元廷被咱打回了草原,可也带走了无数金银,偏偏天下士绅宁可把金银埋在地里几百年,也不为大明所用!” “咱再不发行宝钞,断绝市面上的金银流通,都不用几十年,恐怕十年不到,天下皆造反!” 说到这,他凝眸看向了朱寿,脸上充满了欣慰以及无穷的希望,笑道:“多亏了你大哥!” “不光给咱带来了新制宝钞,还给朝廷献上了遍布金银的天下万 国舆图!” “有此舆图,朝廷徐徐图之,便可彻底掌控铸币之权,到了那时候,下一代大明天子便可真正的放手施为,令天下大治!” “寿儿!” “我大明国势之尊,可否远迈汉唐,可就全靠你了!” 不料,朱寿听完之后,想也不想,立马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道:“呸!” “皇帝?” “狗都不当!” 一下子,朱元璋、朱标父子,甚至是旁边的燕王朱棣,脸都绿了。 兔崽子! 这话是几个意思? 眼看势头不对,朱允熥吓得面色一凛,赶紧岔开了话题,忙道:“大哥!” “咱们不说这个了,还是说说白银之战的事吧!” “弟问问你啊,给了天下万国舆图之后……” “你命马和下西洋,也是为了帮皇爷爷收回铸币之权?” 朱寿回过神来,重重点了点头,道:“没错!” “大明本土的金银,大半在士绅豪族之手,本少爷再稳定大明宝钞也没啥大用!” “毕竟,老头子定得乃是史上最低的农税!” “倘若农税偏薄,又收不上商税,偏偏又赶上无金银以充国库,不出十年,新制宝钞纵是推行天下,也照样要贬 值!” “正因如此,那就以朝廷之名,亲下西洋而收拢金银回大明本土!” “唯有如此,朝廷才可始终掌控宝钞发行的命脉,而锚定一国之信用,不令其贬值!” 说罢,心里止不住涌起一个念头。 史书之上,永乐皇帝难道真是为了出海找建文帝以及宣扬大明天威,而命郑和下西洋?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