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腾的风寒并非是宝玉动手的——他压根就不需做这种弄脏自己手的事儿。王子腾是真的病了,因为着凉和心情郁闷,所以缠绵病榻,宝玉瞧了两回,确认这个便宜舅舅不会在此一命呜呼,便也就抛开了此事去。
毕竟他现在,很忙很忙很忙呢。
阿鲁台能够这么快地被抓到,多亏了陈淳等人高空监察,指明方位,再加上潜伏多日的李百户等人将王帐附近的地形图都绘制大差不离,所以裴副将的人才能一击即中,突袭抄了鞑靼王帐。
但是抓住阿鲁台,并不代表大明同鞑靼的这一场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首先阿鲁台原先的部下拥护了阿鲁台的幼子,窜逃更北边的贝加尔湖附近依旧负隅顽抗——这群人一路掳掠,弄得一些小部落怨声载道、人心惶惶;
其次被阿鲁台搞政变推翻了的鞑靼老汗王的孙子名字叫莫格的也从鄂尔多斯部冒出来了——这边的人更不要脸,直接上了感谢大明皇帝的折子,谢谢大明军队帮助鞑靼肃清奸臣,以正国本,说鞑靼日后同大明就是永以为好的友邦!
折子直接是从鄂尔多斯部往大明递的,京城的人倒是比依旧在别人的土地上忙着占地盘的宝玉知道得要早。
当大朝会上,鄂尔多斯部的信函给众大臣传阅了一圈之后,饶是大明文官再好脾气,这时候也忍不住想要骂娘:哦,当初阿鲁台把你爷爷弄死了,你不吭声,在鄂尔多斯部当了这么多年的缩头乌龟。现在我们把阿鲁台给弄垮台了,你这就想要来摘桃子?什么铭感五内、什么涕泪横流、什么两邦永好……放屁,当我们傻子呢?都是嘴把式,都没点实际的?
却原来,不知不觉间,不只是十六在和大臣们斗智斗勇的这些年中长了城府;这些朝中大臣,其实也受到今上影响颇深的。
譬如说,得遇明主和陛下几乎是心有灵犀的户部尚书钱大人第一个就跳起来不答应,他几乎是要被气乐了,张嘴嘚吧嘚地就把自去年秋天起,因为鞑靼滋扰边境造成的损失、今年春天天花差点儿泛滥引起的恐慌、大军出征之后每天消耗的粮草银钱给算了一遍。
即便是原本有心说要彰显泱泱天朝气度的官员,这下子都暂时不敢吭声了:好家伙,这可是咱们大明花了真金白银、战死不少士兵才得来的胜利,你小子几句感谢就想要把那一大片的草场土地给要回去?天下间再也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了吧?
叫十六看来,其实上述的两个问题,反而是第一个稍微棘手一些,因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显然,阿鲁台的残部是要和大明抗争到底的,要继续打下去;反而是那个旮旯头冒出来的鞑靼老汗王之孙,这人就别想占大明的便宜,别理他不就行了?
朝廷里的不少人心里都是这么想的,但是没人敢开口这么说,因为在他们看来,纵使鞑靼一开始用了毒计——这不没有成功么。何况,咱们大明直接把阿鲁台都生擒了,鞑靼的领地攻下了三分之二,这便宜感觉占得有点大啊?
好在,有林如海不紧不慢地站出来说:“依臣看,这莫格的身份是真是伪,还需要考证,若不然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了,今天是鄂尔多斯部,明天是达延部,各个都称自己手里有他们老汗王的子孙在,孰能辨别真伪?”
【是是是,对对对!咱们不能明着说不想还人地盘了,但是因为对方继承人身份有疑问,所以咱们大明的人需要继续主持公道,这就是相当厚道了呢!】那些文官尽管一开始不支持陛下出兵的,但是在大胜几场之后,又转了风向,改成开始考虑若是本朝真的拿下了鞑靼,后世史书上该以怎样的功勋彪炳呢?【自己到时候可不能成了史官笔下的庸碌文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