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想也知道,老赵家总共就那么几口人,现在小闺女赵满找到了好婆家,能让老两口头疼沉脸儿的只能是大闺女赵翠的事了。
自从跟老赵家成了亲家,两家子时常来往,沈荷打量着,赵翠这姑娘是个好孩子,和小妹赵满相比,这姑娘就是典型的懂事细腻的家中大姐,虽然生活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城,但是家里日子不好过,知道爹妈辛苦,家里能承担的活儿这孩子从十来岁起就全都揽过来了,相比小妹上到考上高中没去,赵翠上完小学就没上了,在这年代县城里的年轻人大都是读到初中的,再者她也没有妹妹会读书,从小成绩不突出。
在家里爹妈确实疼爱赵满多一些,慢慢的,心思内敛的赵翠话就少了,在心里也多少有些自卑感,觉得自己读书少,没什么文化,长大了遇见了能说会道,长相文质彬彬,看着是个好依靠,实际上假仁假义狗渣男的刘建设,迅速沦陷也是很能理解的。
上辈子,赵翠这类姑娘,沈荷也是见过一些,这类姑娘都是纯善的好姑娘,就是心太软了,别人说上几句甜言蜜语就能给劝回去,加上赵翠又当了妈了,跟刘建设有了儿子,当母亲的心里总是希望孩子能在一个幸福健全的家庭长大,就算是为了孩子,也想着忍忍吧,忍忍有些事儿就能过去了,这一忍就是一辈子。
老太太想了想,大约是刘家人又去赵家找茬儿了,不然老赵家老两口儿也不用这么在大好日子里,还愁眉叹气儿。
算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过日子就是一地鸡毛啊,老太太困意儿上来了,打了个哈欠儿,拥着软和和的被窝睡了过去。
有些事儿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每天多一点开心多一些甜蜜,对新的生活有所期待,这就是老太太的长寿秘诀。
次日,眼瞅着腊月就要来了,外头的天儿也冷了起来,又是一个冷飕飕的冬天,数九寒天的日子,往日热热闹闹的大溪村,这下子是没人出来了,大家伙儿都窝在家里过冬,左右现在地里没啥活儿,麦子过冬呢,就是去地里也没啥干头,大队里一天给成年劳动力一人八个工分也算是不错了,有这时间还不如在家里做些针线活,忙忙家务有干头。
老姜家今年的日子比往年都红火,不光是地里的庄稼收成不错,今年家里的副业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姜大几个带着媳妇儿崽子们对着老母亲狂吹彩虹屁,啥这都是娘的功劳啦,一家人在娘的英明领导下才能赚到钱,才有现在的好日子,真是,娘就是咱们家的福星老太太呢,是财神老佛爷,有娘在啊,家里就有好日子过,往后家里呐准能拧成一股绳快快乐乐往前奔。
这话说的,又是福星又是财神老佛爷的,沈荷当然知道这是好大儿在哄她高兴呢,但是架不住老太太开心啊,哪个老人家不喜欢听乐呵话呢。
老太太眉眼舒展,那个开心啊,嘴角都合不拢了“行了,你们几个别逗我老婆子乐了,家里还有活呢,吃了早饭该干啥干啥去吧。”
“好喽,听娘的。”
家里过冬的竹筐簸箕还缺些,姜大兄弟几个笑哈哈出了门,把秋上从后山砍回来的柳条枝叶削一削,家里菜园子的篱笆也松了,还得去外头住林子里去砍下竹回来好扎篱,另外院子里牲畜棚也得补补,这么一看家里还真有不少活呢。
兄弟几个忙活起来,崽子们在边上看着递这送那的,心甘情愿当小苦力,就是四丫这小丫头,走路跟小鸭子一样还想着帮忙呢,最后让蛋娃儿用布老虎跟牛奶糖哄走了。
添乱的小胖囡晃着小短腿儿走人了,姜二这个当亲爸的忍不住松了口气,姜大和姜四两个亲伯伯也轻松了,没办法啊,尊老爱幼是老姜家的美好传统,再说了四丫这小奶娃儿可爱又白嫩,漂亮的像个洋娃娃,小嘴儿说话还贼甜儿,算是一家子的小宝贝了。
对于家里乖乖的小宝贝还能咋样啊,只能宠着了。
要是换成黑娃儿跟蛋娃儿两个臭小子,敢在边儿上捣乱,当爹伯伯的铁巴掌一扬,俩皮蹬蹬的小子就自觉老实了。
嗨,还是闺女娇嫩,不舍得啊。
老太太在堂屋的窗下听到院子里的动静儿,跟在边上倒水的陈秀英笑道,“老大这几个还真疼四丫。”
陈秀英拎着罐满水的铁皮暖壶放在五斗橱上,顺便在盆里把抹布拧干,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也顺着窗户往外瞅了瞅,对着婆婆笑,“可不是嘛,娘黑娃儿爸几个就稀罕闺女呢,咱家小子都皮实,哪有闺女贴心软和。”
外头忙活着,家里也该准备早饭了,吴凤从端着洗脸盆回来,回到屋里围上围裙,在窝棚里挑了个白菜,一边儿把外头的打卷的叶子扒掉,一边儿跟许春秀打商量,“二嫂,早饭娘想吃啥?”
啊?这个她还真忘了问了。
许春秀正拿着破瓦罐抓鸡食儿喂鸡呢,听见这话忙三两下把鸡食撒下去,风风火火去了堂屋。
屋子里,老太太跟大儿媳妇一个卷毛线球,一个勾毛线,说说笑笑的,许春秀跟一阵风一样卷了进来,嘴里喊着娘,沈荷抬头笑着开口,“老二家的,有事儿?”
不知道咋的对上婆婆那双明亮温暖的眸,许春秀下意识不好意思笑了笑,摆摆手刚想说没事呢,赶紧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