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1 / 4)

今日朝堂上这轮辩论,差不多也是这种结局。总之,支持石光珠的多,支持叶弘德的少。

这个时候,太子出来表态了。

然后群臣就听到太子说了一番惊掉下巴的话。

太子说:“启奏父皇,儿臣觉得从目前的消息看来,忠靖侯虽然有小过,却也于国有功。且忠靖侯在粤海颇受百姓爱戴,可继续胜任粤海总督一职。然,忠靖侯外放多年不曾回京,如今奉诏回京后于公可以述职;于私可以探母,以全忠义孝道。但儿臣以为待得老保龄侯府人身子大安,忠靖侯可以南下依旧任粤海总督。至于忠靖侯回京期间,一切公务由副总兵石光珠将军暂代。”

挺两全其美的,有理有据的法子。百官之所以觉得惊掉下巴是,三年前那场围猎之后,群臣也都隐隐察觉承恩公府一系的武将在太子和九皇子之间有所摇摆。在此等情况下,忠靖侯究竟是哪边的人不好说,但是叶红德百分之百是支持东宫一系的。

叶红德是贾代善的旧部,能有今日,受荣国府恩惠极大。而宁荣二府是什么立场呢?宁国府的贾敬是太子伴读,现在是京营节度使;荣国府的贾赦么,那就是个老纨绔,虽然袭了一等将军,但是实缺都没有任一个,上朝都没资格;但老纨绔那也是太子小时候的玩伴,曾经半途而废的伴读之一。

如果叶红德任了粤海总督,那是妥妥的东宫嫡系。

所以太子这话惊倒了一片。别说百官,就是九皇子也吃惊不小啊。于九皇子而言,粤海格局上选自然是石光珠顶替史鼎;中选是史鼎继续连任;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叶弘德顶替史鼎。

朝堂辩论,都是各有思路的,譬如田忌赛马,也譬如谋其上而取其中。就拿今日这个事举例子,长康宫一系肯定是极力推崇石光珠,但是史鼎留任,也是长康宫和九皇子能够接受的结果。于东宫而言,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叶红德任粤海总督。但是朝堂辩论的话术上讲,太子这话就落了下乘。

就是民间讨价还价,也不会一口叫破自己心中的底线,而是先叫一个高价,留个砍价还价的余地。朝堂上,各路老狐狸各显神通,更是一个个漫天要价,底线藏得死死的。这太子直接亮出底线是什么意思?

当然,九皇子算得上是真正的聪明人,聪明人一条思路想不通的时候,马上就会转换思路。然后九皇子就反应过来了:他皇兄此举虽然在争夺粤海总督这个职位上落了下乘,但是在招揽人心、展示格局上却占尽优势。

旁的不说,太子这番话调子起得多高多得太宗皇帝和群臣的好感啊。

虽然从东宫立场上来说,太子这番话在当前讨论的议题上并非利益最大化,但是维持史鼎做粤海总督的原状,东宫也谈不上损失。但是从长远来说,太子这番话得多得人心啊。

做臣子的所求是什么?一求名望,二求富贵,三求平安。史鼎的错不算大错,光是太子这分给人机会知错就改的宽厚,就收揽了多少人心。能上朝会的哪个不是高官厚禄?他们是希望的未来君主是太子这样臣子不是犯了极大错误的情况下会给机会改的?还是九皇子这般为达目的可以牺牲部分臣子利益的?答案不言而喻啊。

群臣的态度是我固然要求富贵,但是前提是我得有命享受富贵。

当然,但凡大朝会上围绕一件事进行利益争夺,许多人都容易囿于眼前利益而因小失大,九皇子系的武官系统之前为了让石光珠顶替史鼎而据理力争也情有可原。但是朝堂争斗上,向来刀光剑影,杀人不见血,谁管你是否情有可原呢?

总之在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太子适时的出来表现出了宽厚大度,不但招揽了一部分文臣的人心,就是有些武官也得掂量掂量,储君现在表现出如此仁君品质,且太子殿下是元嫡皇后所出,我为什么要舍正统而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去求什么从龙之功呢?

在各人各种复杂的心思下,太子这样的提议附议者众。

首先站出来的就是文丞相。文丞相不但附议,还直言夸赞了这种行为,在朝堂上就直说了:“启奏圣上,臣以为太子殿下之法恩威并施,赏罚分明,是为治国正道。”

这高度就拔得高了,气得九皇子倒抽一口凉气。

怎么,东宫走的正道,难道长康宫走的就是歪门邪道?叫文丞相说,还真是:毕竟元嫡所出的太子一无大错,二不愚钝,那怎么也轮不到你长康宫所出的九皇子。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文丞相一句拔高的‘治国正道’给这件事定了调子,那还有什么好争论的呢?

太宗皇帝再问了一遍众卿家以为如何,朝堂上要么是附议的,要么是不说话的。无话可说了,就是九皇子自己都没话来反驳他大哥。

此时便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日就将诏史鼎回京的圣旨快马送出。

因为老保龄侯夫人的病症是真的,太宗皇帝还十分体恤的让斥候部六百里加急的送去。虽然不是八百里加急,但也十分快了,按这个速度,圣旨不足十日就能送至,就算史鼎正常速度回来,两月之内,应当到京城了。

林如海回府之后,照例将今日朝堂上的事跟黛玉说了。黛玉听完,很不客气的评价了一句:“九

最新小说: 这不是常识吗 美漫深渊骑士 死神:静灵廷之叶 回档一九九八 拿回真身后本座被换了女主剧本 嫌我送外卖,离婚后我成神豪你哭什么? 从卧底木叶,到我才是火影! 山洞奇遇 上交系统带飞祖国后,我成了首富 综武:从召唤刘亦非开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