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英雄豪杰(1 / 3)

为了不影响平行时空之人的正常生活,每次水镜盘点最多不会超过两个时辰,倘若某一期的盘点较长,就会切成几段,分几天播放完,是以,当这一日下播时间到,水镜化作漆黑一片,众人并不觉得意外。

所有人自然而然收起水镜,进行着他们平凡而又普通的日常生活,如此日复一日。

不过靖康之耻带来的震撼终究不小,大宋之外的平行时空,忙于生存的底层百姓除了两句无道昏君之外,没有闲暇时间再多做感慨,封建社会的上层精英就不同了。

北宋的灭亡对他们而言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让帝王将相都不得不引以为鉴。

“强干而弱枝,重文而轻武,便是北宋的下场。”一时间,秦皇汉武都纷纷开启了教儿模式,将儿子叫到身前仔细叮嘱, "反之亦然,唐玄宗安史之乱殷鉴未远!"

太子们自然是乖乖低头恭听教训。

"是故治国理政,首要掌控平衡。文臣、武将、清官、奸贼,俱可为我所用。历朝历代不循成法,因时而宜……"

与此同时,宋徽宗执政年间。

无比压抑而绝望的气息在汴京城中蔓延。

仙人所预言的未来近在咫尺,不仅有蛮夷肆虐,还要忍受大宋天子的敲骨吸髓!可大家又能如何?离开汴京吗?一旦金人南下,北宋江山覆灭,中原大地之上战火连天,又有何处是净土?

更何况,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还能早早考虑搬到南方去,普通老百姓又哪里有这个能耐?说不定在长途跋涉的路上就出了事,饿死半路或被盗匪所害,都不离奇。

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出路,总之就是绝望。此时如此想的,又岂止汴京百姓?

不知不觉间,天下各地都骚动起来,起义之民不绝如缕,有人在暗中开始传播: “赵氏失道,有德者将取而代之!"

哪怕是不敢妄想推翻赵宋皇室的人,亦忍不住开始在心中暗暗琢磨起来,宋徽宗父子如此一脉相传的软弱愚蠢,真的适合当天子吗?这天子之位是否该换一脉来坐?

不知不觉间,宗室亦是人心浮动。

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自汴京传出。—宋徽宗赵佶驾崩了!

至于究竟如何死的,却是讳莫如深。

>一时间,百姓拍手称快。或真或假的谣言漫天飞舞,只宋徽宗的死法都传出了无数版本,变成了无数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有人说他本就已半瘫在床,知晓自己未来的遭遇后,更是惊惧万分,心悸而死;有人说这个老色鬼病中仍不忘女色,企图大被同眠放松心情,却突患马上风而亡;也有人说是民间义士看不过他的所作所为,半夜偷偷摸进皇宫了结了他……

当然了,民间流传最多的宋徽宗死法真相是: “毕竟是老天爷看不过去收了他!”——老百姓们如此信誓旦旦地说道。

他们甚至还为究竟是哪路神仙干的好事争执不休,互相都觉得对方在造谣。

“昨天夜里我听到好大的雷声,大早上就听说徽宗皇帝没了,定然是天上的雷公电母劈了他,据说给他劈成了焦炭呢!"

"什么雷公电母,分明是阎罗索命。你没听说吗,那徽宗皇帝死前还从梦里惊醒过来,挥舞着手大叫着不要抓我……我看他是在梦里见了阎王,被阎王索了魂魄!"

老百姓们开始无师自通编起剧本来。

就连不少士大夫都信誓旦旦地在笔记小说里写上了"徽宗皇帝崩,天厌之"这样的记载,甚至还信誓旦旦地编出了各种精彩的小段子——不出意料的话,一旦流传到后世,多半会像宋仁宗那些小段子一样,被后世广为人知,且令众多后人深信不疑,只不过对二者名声造成的影响天差地别。

只怕就连宋徽宗赵佶都没想到,活着的他带给大宋百姓的只有盘剥与欺压,死后反而丰富了大宋百姓的娱乐生活。生前的他就是个铁废物,死掉的他反而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令大宋的小说空前繁荣起来

——没错,本该在明清时期发展到巅峰的“小说”,居然在北宋就火热起来了。

千年之后,或许会有史学家提笔书写: "……宋徽宗赵佶一生最出色的成就是自创的瘦金体,而他对华夏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死极大促进了小说的发展。在他之前,从未有哪一个帝王的死亡如此扑朔迷离,相关衍生的小说都有数百部,也从未有哪一个帝王受到百姓如此另类的‘拥戴’,如此热衷于幻想他的惨烈死法。"

不知不觉间,新的一天到来。

当漆黑的水镜再度亮起,未完的盘点获得接续,北宋已经远去,南宋蓦然降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伴随着一道慷慨激昂的声音,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身影在水镜之中浮现,在她身后是人间百态-—-破碎的江山,燃烧的战火,嚎啕的百姓,以及仓皇而逃的大宋

最新小说: 湖畔诗人 最强之军火商人 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 国运:华夏养士五千载 贞观萌国公 云绾宁墨晔 重生,穿成恶毒女配之后 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 大秦:哥,把刀放下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