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不知是怎么个各退一步法?” …… 韩馥当即起身,指向先前就已经挂在背后的地图。 “我愿拜公孙将军为河间国相,但相应的是你必须即刻退兵,撤回到易县一带,不得轻易再起战事!” 还未等公孙瓒开口。 韩馥又接着向袁绍拱了拱手。 “袁太守也请退回南皮县,同样不得再兴兵戈,作为交换,河间国内成平县以南所有城池,以及清河国北部的广川县,一应归你管辖。” “至于曹将军的话,我可拜你麾下大将曹纯为清河国相,除广川县以外,南部各城皆归你管辖。” “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这个方案,对所有人来说都不亏。 虽然河间国北部,本来就被公孙瓒实际掌控着。 但他成为河间国相,在名义上成为了冀州官员体系中的一员,那日后再想插手冀州事务的话,可就名正言顺了。 而袁绍则实际上得到了河间国南部,清河国北部,总约四五座城池的控制权,完全可以和渤海郡联为一体。 这怎么想也不亏吧? 曹昂就更不必说了。 他的好处是最为丰厚的。 直接吞下了大半个清河国,势力版图除了魏郡之外,再添一郡。 也基本实现了他插手冀州事务的战略目标之一。 至于韩馥本人。 那他更是一文钱的成本都没掏。 河间国和清河国本身就不在他的控制范围内,韩馥这个州牧,从来就没有把手伸到东边过。 就和魏郡一样。 抛出一块不属于自己的地盘,任由他人瓜分,这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 营帐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中。 足有半晌过后。 公孙瓒才当先说道:“我看此法可行,我愿意答应文节兄的条件,不日便会率兵退回河间国。” 有了公孙瓒率先表态。 那同样得利不小的袁绍,自然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虽然这个停战协议之中,曹昂是获利最大,远超其他人的。 但由于他如今所处的位置实在特殊,是韩馥需要巴结,袁绍务必拉拢,而公孙瓒力求和解的对象。 因此也无人对此发表意见。 反正曹昂得不到的话,他们也得不到,那何苦得罪曹子修呢? 而在几方达成共识之后。 众人做了一个口头上的协定。 互相表明,绝不轻启战端,彼此之间互不侵犯,睦邻友好。 至于为什么是口头上的协定,而非烙印在文字上。 那自然是因为在场众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心知肚明,这个所谓的狗屁协定,坚持不了几个月。 …… 公孙瓒和袁绍终究是要继续干仗的,尤其是在他们如今的地盘,越发胶隔纠缠之后。 公孙瓒只不过是等着消散掉,这次大败的负面影响,重新聚拢军心和士气。 并且在退回河间国之后,想办法筹措更多的粮草,并且利用好自己新得来的这个河间国相的名头。 最好是能够想办法拉拢一下曹昂,哪怕他不倒过来,也得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 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公孙瓒才率先答应停战。 至于袁绍的话。 他则是抱着暂且麻痹公孙瓒,使其退兵,而后等待自己的强援曹孟德率兵北上。 如此各方合力之下,一举而干翻公孙瓒,彻底定下胜负! 只能说各有各的小心思。 但日后一场大战是免不了的。 …… ?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