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是黛玉的书房,往日亲近友人同僚来,也是在这里议事。眼下门上挂着大红猩猩毡的帘子,寻常两侧耳房里候着不少小厮。 宝钗不能喊“再弄我就喊了”,她端庄贤妻的样子终于破功。 “我走了,不打扰夫君了。”她的表情有些难堪,咬着唇,推开黛玉的手,仔细检查自己的衣扣和发鬓是否有乱,起身就要走。 “要是走了,我晚上就不回屋了。”黛玉趁她起身时顺手拔下她的簪子,一丛青丝逶迤而下。 宝钗听他语气调皮,只装作没听见,很快就恢复了往日叫人窥见不了半分心事的笑容,“夫君把簪子给我。我把头发挽上,不然不好出去。” “那就别出去。” 宝钗的太阳穴突突地跳,“你怎么这么......” 黛玉闲闲地把玩着宝钗的簪子,簪子的漆色过暗,有些像木色,一点都不打眼。 “明儿再给几根好簪子给你,金镶玉银镶玉,还是用金丝拧成花样的,你喜欢牡丹还是芙蓉,不过冬日里打成梅花花样也好看。” 宝钗撇眼低声,“俗气。” 黛玉似笑非笑地看她一眼,一不留神就被她夺走了簪子。她正要走,被黛玉拖着手跌到他的膝上。 “我听见了。”黛玉替她挽着头发,将簪子重新带上,拍拍她的脸,“你正适合带俗气的东西。” 宝钗气得一咬牙,心下安慰自己要大度,施施然起身。 黛玉也不拦阻,看着她微屈膝,用温柔到可以滴出水的声音,“我先走了,夫君别太劳累。天寒霜冷,晚间早些回房,我等着夫君。” 她又变成贤妻的模样,黛玉手撑在炕桌上饶有兴趣地看她掀帘子出去。 待要出去时,又回头朝自己一笑。美人笑容,向来比花还娇,况且还是群芳之冠的容貌。 黛玉心下一叹,着实貌美,虽然总是那么端庄持礼,也并不无才,又还有什么不知足? 于是就处理了一众琐事,指派了几位得力下属查访线索,便早早走回内院。 风雪大作,守着门的丫鬟都瑟瑟缩缩地躲在门洞里,看见黛玉忙站起来。 “不必通报了,去屋里烤烤火。”黛玉制止她们的行为,自己披着斗篷拢着白狐狸暖套往里走。 走至窗下忽听见里头有说话声,黛玉听起来不像是宝钗身边的丫鬟,于是刹住脚从窗外往里看。 看到了一个叫他格外诧异的人——郑家主母,慧音的娘。 她还是皇后娘娘的妹妹,黛玉曾在凤仪宫中见过她,连端阳公主都对这位一品夫人十分有礼。 天寒地冻,这位郑夫人还亲自上门。黛玉疑窦骤生,侧耳细听。 “皇后娘娘说了,如今也是没办法,她实在舍不得端阳公主嫁给胡族,你是个好孩子,之前还细心服侍过端阳公主,往后也能和公主和睦相处。” 过了一会儿,才听见宝钗说道:“能为皇后娘娘和公主分忧,我别无二话。” 郑夫人笑了笑,“是这话了。你放心,皇后娘娘会让薛家再成为皇商,日后也会多多提携薛家的。有了这份看重,以后何愁日子不顺遂?” 宝钗的手被郑夫人裹在手心里,听着她孜孜不倦地教导她日后要侍候好公主。 她抿着唇,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向来驸马不能从政,若是林大人尚了公主......” 郑夫人笑了笑,“人不能被旧例框死了是不是?现在宫中只有两位公主而已,比不得之前十来位公主。” 宝钗如释重负,抬头微微一笑,郑夫人夸奖她道:“你是最端庄稳重的,皇后娘娘也是看中了你,才放心将公主下嫁林家的。” 宝钗有些鼻酸,低低地“嗯”了一声。 冬日天黑得早,郑夫人也不久留,说完了事情就要离开。 宝钗庄重地送她到二门,瞧着郑家的马车远远而去,才放心回来。 她有些失魂落魄,只觉得提不起精神,连迈开步子的力气都没有。 “姑娘,郑夫人和你说了什么?”莺儿不放心地问,满脸担忧。 宝钗遥望乌云密布的天空,深深吐出一口浊气,“无妨,我都能接受。” 回来时屋里已经点灯,丫鬟文杏上来问是否摆饭。 宝钗惦记着黛玉,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自己说的,晚间早点过来吃饭。 “略等等,看看少爷来不来。”她不忘叮嘱,“先把饭菜盖好,别凉了。” 直等到日落天黑,夜风阵阵吹,黛玉都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