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不过是想将经商累积的财富用于培训俚獠,以期知礼仪、得教化,安定一方。学宫建起来,学生才发现事情不那么简单。该如何办学,紫光一窍不通。敢问先生学宫未来应如何发展? 留克:听宣府介绍过,是小招抚大人的善举。小招抚大人不得了,如此年青就干下了这么大的业。令人敬仰。你既问到我这学宫如何发展,还真问到我的痒处。我不成熟的看法,应仿照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成为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基地。学宫不仅要有上下之间的互相教学,还要有同行者的互相交流。 邓紫光:精神家园和文化基地?如何能实现? 留克:办讲习,每月一小讲,每三月一大讲。讲经义,讲体验,分享得失。小讲一天,大讲三天。 邓紫光:经费何来? 留克:小讲自带食宿,大讲收取餐费住宿。 邓紫光眼睛一转:可,“始安商会”可以协办,出资食堂、脚店。只是望先生出山主持讲习。并推荐教授、会长。 留克:老朽年已六十,不堪大用了,小探花还得另请贤人。 邓紫光:这岭南之地,先生本是文宗领袖,老庄大家,有著作等身。还有谁可替代先生的地位?还望先生体恤静江府学子企盼之情,出任学宫祭酒。 留克:小探花既然如此盛情,老配不堪效命,只能勉力而为。 留克从原来一口一个小招抚,终于改成小探花了。或许原先认为一个招抚使办学宫,学宫成了邓紫光的面子,如今邓紫光登门相请,再以招抚相称,自己也掉了价,于是便改称邓紫光称为小探花。邓紫光不以为意,自已年青,这是短处,也是资本。 邓紫光也是在交谈中决定请留克出任祭酒,看中留克对学宫有自己所不具备的设想与企望。留克看中邓紫光先朝探花,商业有成,人脉通达。 两人讨论该如何办讲义会,邓紫光用笔当即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