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舞弊(1 / 2)

他们在黄鸣县一户农家吃了饭,便纵马回去。

八月份,郑武安参加县试,郑秋云在八月初就回到了临江县,在县城的客栈定下一个房间。

郑武安还在书院,郑秋云能为他做的不多,只有送他进考场,和接他出来。一共考了两天,一天是军事策论等理论知识,一天考的是步射,负重等项目。

郑武安考完试,丝毫不见紧张,发现郑秋云消瘦了,他和郑温平商量着要带郑秋云补一补。

路过秋月坊,郑秋云跟正在忙碌的赵慧珍,赵霖琅打个招呼。又快到中秋,秋月坊前排起了长队。有人排到跟前,直接买了一百斤月饼。也有人买完月饼,加了三文钱就在旁边卖起来,供不应求。

两人正忙,郑秋云也没有多耽搁,问了下情况就跟郑温平他们两个人去吃羊肉锅子。这个天气,吃上热腾腾的羊肉锅子,吃完还可以继续涮菜,简直不要太幸福。

只听隔壁桌恭维的声音响起,“思逸书院有眼不识泰山,这次科考,刘茂兄必定拿下案首。”

郑秋云恍然想起,还有刘茂这么一号人,她问郑武安,“刘茂连县试都没过吗?不应该吧,他都多大了。”

郑武安也听到了隔壁的声音,“刘茂空有蛮力,军事策论不占优势,每次都折在写文章上。”

“怪不得,”郑秋云感叹道,“这武举也不容易,还要文武双全。”

吃完饭,两波人在门口碰上,刘茂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见到郑武安,仍然不服气,“你给我等着,这次考试,你必然名落孙山。”

他语气笃定,让郑秋云有所怀疑,郑秋云追问道:“那你呢?你也是榜上无名了吧。”

刘茂喝得红了眼,“你胡说,我不可能落榜了,不可能的。”

三天后,科举放榜,郑秋云虽然紧张,但是对郑武安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结果榜上确实没有郑武安的名字,刘茂赫然居于第一位。

围观的百姓也不敢相信,“这怎么没有郑武安啊?”

“就是,我不是听说他是武学奇才吗?”

“我家里还有他的图解,他连县试都没过,那图解还要何用啊。”

刘茂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对郑武安嘲讽道:“果然,也不知道思逸书院怎么会选择你这样一个废物。”

郑武安欲与他动手,被众人拉下来了。他咬着牙,怒目而视刘茂,“是你,是你动了手脚。”

刘茂后退一步,“你自己没有本事,怎么能胡乱攀咬人。”

郑秋云冷着脸高声说:“这榜单我有异议,我要求复核成绩。”

县尉笑了一声,“你说复核便复核,本县有规定,申请复核者,若是无误,要受三十大板,你撑得住吗?”

郑武安高声说道:“我撑得住,我请求复核成绩。”

县尉脸色变了,众目睽睽,他只能应下。在百姓与县令,主簿,书院山长等人的见证下,负责批阅试卷的人找出郑武安的试卷。

郑武安一见那上面的字,就知道不是他的,他的字笔走龙蛇,远不是这种小鸡啄米似的小家子气。

舞弊可是大事,县令动了怒,又让找出来刘茂的试卷,当场校验字迹。结果显而易见,是有人故意弄混了两套试卷。

县令一审便知,是县尉做的手脚。他收了刘茂的好处,觉得郑秋云一家不过姐弟三人,翻不起什么水浪,便答应帮刘茂舞弊。

县尉和刘茂被收监,还了郑武安一个真实的成绩。郑秋云办了场宴席,让大家好好热闹一番。

去年种了大蒜,可以留种,郑秋云就没有再从商城里买。今年的大蒜推广到了整个临江县,冯达去年带出来的年轻人派上了用场,他们去各个村子里传授经验。

这边大蒜的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郑秋云又去了青州,教百姓施肥,耕地,为种植小麦做准备。她请教了青州的司农,因地制宜,与司农一起制定出合理浇水的方案。

山地上开了梯田,修建蓄水池。干旱时可用桔槔取水,桔槔利用杠杆原理,用少力就可以从蓄水池里取水。

平地上的田较为方便,靠近河岸的地方可以取水浇地,远离河岸,但是地势较低,可以修建水渠引水。地势较高的用筒车将水引过去。

工程浩大,需要的钱也颇多,裴元齐令人将宝石带到京城卖了,正好补了中间的缺口。

郑秋云只是负责教和做示范,真正的苦力活还是刺史带着百姓干。他刚开始心存疑惑,怕是白费力气,不知道裴元齐是怎么跟他说的,刺史天一亮就喊人干活。

播种过后,司农带着百姓浇了一次水。在一个月后,郑秋云给他演示该如何除草。

她让铁匠打了铲子,考虑到铁的价格,郑秋云给铲子做了一

最新小说: 寒门崛起,从遇上苦逼太子开始 极限保卫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晴阳照行旅 恶毒美人被大佬们狠狠惩治了 穿成五零年末早死路人甲 打造最强边关 飘零笑傲三国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娘子大婚选白月光,王爷我要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