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了作坊的事,郑秋云又让孙鹏带着村民操练,孙鹏也没其他事可干,欣然应下了。 两件事都有人负责,郑秋云便着手教种蒜。村子不大,人却不小,郑秋云若是自己挨家挨户的教,怕是得累死。 她选了两个种地的好手,一个叫冯达,一个叫孔德,冯达负责大蒜的种植,孔德负责等大蒜成熟,去收购大蒜。 郑秋云先细心地教冯达怎么种蒜,接着让他开班巡课,去教愿意种蒜的村民。 冯达先找了里正禀明来意,里正也对他们很是客气。 里正让每家派个代表来学,有人听说大蒜能卖大价钱,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人不缺钱根本不信,也不愿意种大蒜。 他们直接质疑冯达,“你说大蒜比谷物价格还高,可当真?” 冯达说道:“自是真的,我自己家都预定了三亩大蒜种。” “口说无凭,到时候你们压价,我们不就没有活路了!” “是啊。” “我们为何要信你!” 冯达也不急,“我们可以签订书契,等大蒜成熟,我们派人来收,钱货两讫。” 他笑道:“不愿意种植的人家,我们也不强迫,还请自行离去。接下来我要教如何播种了。” 他这话一出来,倒是走了许多人,现在地里还有活计,他们不想在这听他瞎忽悠。 冯达看着剩下的一半人,先是交代好,“我们不会骗人,但你们也得信守承诺,不能把大蒜私自卖给旁人,也得看好自家的地,莫让偷了。” 留下的人都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只能放手一搏,他们自是不会再让旁人偷了自己的东西。 冯达现学现用,将这些人家按照住的远近分为二十组,每组选了一个机灵的年轻人。 他让这些年轻人站在前面,交代道:“你们过来,看仔细我是如何播种。待我走后,若是还有人不懂,劳烦你们再给他们细细讲解一番。” 被选中的年轻人如担大任,重重地点头,并耐心地学习。 选用的蒜种都是被郑秋云提前处理过的,可以防虫害。冯达先用耙子耧出来一道道浅沟,接着把蒜种按进去,再用手掩上土,不是很难。 教完了播种,还要教如何浇水,御寒保暖。 尤其强调,待在明年蒜薹出来时,要将蒜薹抽出来,这样大蒜才能长得好。 来学习的人积极性很高,自己试了几遍,也就掌握了窍门。 陆陆续续又有别的村子的人想来学习,郑秋云与他们签订了保密协议,也让冯达教他们。 村民怕损害了种子,这几个月没事就在家里温故知新。时间一长,他们也憋不住了,一直跟郑秋云打听,到底何时才能种下去。 郑秋云告诉他们,“八月十五蒜不在家,大家在八月初便可去种蒜了。” 众人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摩拳擦掌地开始种蒜。 冯达的蒜也需要自己种,他没有牛,就自己拽着蒜搂开沟,在地里弄出一条条的沟。再把蒜瓣一个个的按进土里,最后再把蒜瓣给盖住。 “冯达,没人帮你啊?”邻近田里的人跟他搭话。 冯达笑笑,“我家小孩还小,老人也生着病,媳妇脱不开身。” 他擦擦身上的汗,继续热火朝天地往地里按蒜。 隔壁的几口人走到他跟前,也捡起框子里的蒜帮他一起种。 这家的男人说,“多亏了你教我们种蒜,明年才有个盼头,现在我们家种完了,来帮你种。” 这家的妇人也接话,“是啊,你媳妇确实走不开。一会干完活,我给你们送点饼子,省的你们再动锅了。” 她原是做馅饼卖,没人能买的起了,他们也就不卖了。 冯达连忙拒绝,“这可使不得。” 这家的小孩又插话,“冯叔,你就别托辞了,你之前教我们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托辞,不过就是帮你点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冯达心里暖乎乎的,“这说起来,还要感谢郑秋云。去年冬天,因为我能去作坊上工,我们一家老小才没有饿死。现在过了年,又借钱给我们交税,还教我们种地,她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那家人的男人感慨,“我娘要是能多坚持一会,就能活下来了,可惜她福薄,没等到郑秋云开作坊就冻死了。” 妇人说,“我们夫妻俩都在秋云那上工,她知道现在播种大蒜,准了我们几天秋假,上哪去找这么通情达理的好人去。” 她继续唠家常,“在秋云那上工的时候,顿顿吃的都是好菜,把我们家这个小子馋的不行。要是大蒜真的能卖个好价钱,咱也买两斤猪肉,给孩子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