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俄国能够分担德国相当一部分军队,目前的战争局势来看,英法澳三国都不能承受俄国退出战争。 想到这儿,阿瑟也觉得不能坐以待毙。正好皇家军工厂新的武器装备已经生产完成,也是时候运送一部分给俄国,加强俄国军队的战斗力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15年2月17日,俄国,圣彼得堡。 东普鲁士战役的失利让尼古拉二世没愤怒几天,加利西亚战役的大获成功不让尼古拉二世的脸上重新展露出笑容。 更重要的是,俄国直接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地区,这种土地面积上的直接扩张,可要比战役的胜利都值得高兴。 开战到现在将近半年的时间,因为俄国一直默默无闻,导致憋了一口气的尼古拉二世终于也能扬眉吐气,指着墙上悬挂的战争局势图开始指点江山。 尼古拉二世的胃口可不止一个小小的加利西亚地区,如果有可能的话,匈牙利,东普鲁士等地区,也都在尼古拉二世的考虑范围之内。 当然,还有之前和德国人瓜分的波兰地区,也应该全部收回来。 这样一来,俄国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东欧地区,再加上间接控制的巴尔干地区,欧洲有一半的土地被俄国掌控。 一边看似聚精会神听着的俄国军方和官员,此时脸上也多半展现着笑容。 对于俄国这样的老牌国家来说,国土面积的扩张值得高兴,对外界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也值得高兴。 要知道,自从进入20世纪,俄国这样的老牌列强的衰弱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特别是面对岛国这样一个缺点明显的新生国家,俄国差不多才打了个平手,足以证明俄国的衰弱。 再加上德国的崛起,同盟国的形成,让俄国成了欧洲第四,位居英德法之下。 而这次大战爆发之后,俄国在战争开始前几个月没有任何建树,甚至总动员进度迟缓,士兵武器装备差,后勤运输体系差等问题,让欧洲人直呼压路机已经老了,腐朽了,退化了。 这对于俄国人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人老了会去世,机器老了会报废,国家老了也会被新生国家压迫和吞并。 这次对于奥匈帝国的胜利,对于沙俄帝国和沙皇政府来说,就是对外界的重新宣告,至少俄国还是那个欧洲压路机,对奥匈帝国这样的末等列强,依旧是实力上的碾压。 虽然不至于让人们重新正视沙俄帝国,但至少人们也应该感叹一句,死的骆驼比马大,再腐朽的顶级列强,也不是一个小小的末等列强能够比拟的。 当然,让整个沙皇政府都比较高兴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俄国在这次战役中功劳巨大,德国人甚至还被迫派遣了更多的援军,缓解了西线战场的压力。 而功劳,也是在战后分配利益的考核。对于沙皇政府来说,现在所获得的功劳越大,战后所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对于战争爆发到现在那数十万人的伤亡,由于人口高达一亿多人的沙俄帝国来说,谁又会在意呢? 是尼古拉二世还是沙皇政府?是俄国高层还是资本豪绅? 都不是,除了俄国的平民之外,没人会在意这些伤亡。在俄国高层的眼中,这些伤亡只是一串数字,一串随时能够更改,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的数字。 是看看俄国每年的人口出生数字就能够明白,每年光是新生婴儿数量,就高达上百万甚至数百万。 数十万伤亡对于沙俄帝国来说完全不值一提,这完全影响不了俄国每年的人口增长率。 “陛下,既然德国人已经派遣了大量的援军,那不如我们就此休整,前线战场彻底转为防御状态。这样一来,既能守住我们已经占领的加利西亚地区,还能完成法国人所要求的拖住德国军队的任务,能减小我们国内的伤亡和消耗。”加利西亚战役的指挥官,尼古拉大公早早地抵达了圣彼得堡会议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前线的指挥官,尼古拉大公对于俄国军队的实力和德国军队实力的差距有着明显的认知。 虽然德国东普鲁士地区的守军加上援军,也不会超过50万。但就这50军队,就足以拖住俄国接近200万的军队,甚至还能给俄国军队造成大量的伤亡。 反正俄国从西线调集军队已经解除了法国的危机,德国也算完成了法国的要求,没有必要和德国军队继续消耗下去。 虽然俄国军队不缺少士兵,那在战争中消耗的武器装备,子弹炮弹等等,仍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尼古拉大公的提议是完全正确的。 俄国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和德国消耗下去。除非俄国内部没有任何不稳定因素,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