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神,从他的口中,两人得知了一个至关重要,甚至足以影响佛门兴衰的密辛。 传说。 当世有一天横跨时空的河流,无边无涯,它流淌的不是普通的河水,而是一个黄金纪元,亿万万生灵的信仰。 如果谁能抵达彼岸,就可以立地成佛,永生不灭。 但,古往今来,从未有任何人见过彼岸,强如后天神祇一脉,哪怕浅尝辄止,亦会顷刻迷失所有,世世沉沦。 陈衣听得毛骨悚然。 第六十三年。 南方妖鬼之气汹涌,邪祟压境,涂炭生灵,陈衣携六珠坐镇一城,一人主攻,一人主守,杀得平原陈尸百万。 残阳似血,万鬼不敢来犯。 陈衣突破元婴巅峰,六珠提议,不如建起佛寺,将佛法铭刻寺中,传载后人,教化苍生,也不失为功德一件。 陈衣稍加思索,欣然应允。 于是。 存着纪念六珠前身的想法,无老寺拔地而起,陈衣于大雄宝殿树碑,刻下半部《太上妙法经》以及种种经文。 并留下一行:“本座陈衣,习全碑上经文者,可为本座记名弟子,他年佛道兴,可入本座道场,列座听道…” 第八十一年。 又拯救了一城百姓的陈衣,被一名瘦如枯槁的黄衣僧人拦住去路,对方自称奉菩萨之命而至,提出与他辩佛。 六珠正欲上前,陈衣制止。 “我来。” 他面无表情,静看着僧人: “如何辩法?” 僧人双手合十,作揖施礼: “施主只需回答贫僧几问即可。” “请问。” 他倒要看看这和尚和那菩萨的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一问,血屠百万,可有悔?!” 质问声出,天地陡然变幻,阴风怒号,显化无数妖魂鬼魄缠绕在陈衣身侧,哀嚎恸哭,不绝于耳,乱他心智。 “佛门问心桥,快坚守本心!” 见状。 六珠花容微变色,忙提醒。 严格来讲这不算一门神通,这是佛门用于考验弟子的试炼术,渡桥则实力精进,迷惘则一身境界,化为乌有。 考验的是道心。 “问心?” “我之道心,坚如磐石,有何惧之?” 陈衣神情古井无波,径直踏出一步,下一秒,万计妖鬼之相,俱被其一剑斩灭,他盯着黄衣僧人,淡然开口: “无悔。” “二问。” “不敬神佛,不尊天地,可曾有悔!” 陈衣眉心,弥漫出一股神圣佛韵,平淡开口,道:“我心净时,何时不见如来?我心净处,何处不是西天?” “我念即诸佛,我念即天地,为何有悔!” 第二步跨出,僧人倒退数步,呼吸渐渐粗重。 “三问,红尘苦渡,可曾对自己有悔?!” 陈衣终于紧皱剑眉,第一次正视自己的内心: “悔…” 他突然毫无征兆发出大笑,充满讥讽与不屑: “无悔!” 悔的应是这方天地! 天道降下红尘为牢,困住这芸芸众生,独我破开天幕穹顶窥得真正大道,我一生行事,随心所欲,为何有悔? “噗!” 僧人一口精血喷出,七窍流血,气若游丝,但还是强行站定脚步,手捻印,厉声大喝:“施主可敢看观音!” 只见白虹掠空,佛性络绎,一尊光明的菩萨法相,赫然浮现僧人身后,一手擎天,一手朝陈衣做出镇压之势。 “三界皆苦,众生求渡,那我有何不敢…看观音!” 陈衣猛然抬头,神目萦绕着一圈淡薄金光,六珠摊开右手掌,金莲虚影绽放,接着,她口吐妙语,言出法随: “皆,大欢喜。” 双方法相一并崩溃。 僧人气绝身亡。 陈衣断骨两根,晋级斩凡境。 春去秋来。 白驹过隙,随着陈衣与六珠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无数生灵因他们,而免于苦难,两人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有人称他们为菩萨转世,有人称他们为在世活佛。 这天。 陈衣收到一封纸鹤传书,是阿青写的,一种名为乡愁的情感迅速在心头铺开,陈衣决定提前结束游历,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