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阳光一番开场白之后,开始讲撤县建市考核评估的具体内容和各项指标。 设市标准共涉及20个部门,6大方面和32项指标。 而且每项指标都要经省级业务部门审核把关后出具意见证明。 南港各方面的材料虽然已经通过了省里业务部门的审核,但是部委的审核更加严格,因此南港县还有许多材料需要补充提交。 考核组只是第一步,主要是来论证评估南港的各项内容和指标是否属实。 等考核组回去提交资料之后,才是南港重新提交补充资料的开始。 一般这种情况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而南港早些年已经提交过一次申请,因此许多指标不需要再次严格论证,因此能够节省出很多时间。 覃阳光是个务实派,在南港县委县政府安排好公车,并腾出了办公楼作为考核组办公地点后,便立刻下令对南港各项上报指标开始进行调查论证。 转眼到了三月五号,全国人大在京城召开。 双重压力下,张安平再次亲自下场,解决县里的各种民事纠纷,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张安平当初要求县领导亲自下场解决各种信访事件已经成为了南港的长效机制。 将近一年过去,县委县政府在信访问题上看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一年来,南港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注重减少和调解社会矛盾。 信访局接收到的信访件数量有所减少不说,最重要的是关于公共性问题的信访件更是大为减少,不仅减少了社会矛盾的产生,更是增加了政府的公信力,足以证明县委县政府的这个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成效。 一个星期过去,全国人大结束。 这个四月,张安平是市区和南港两头跑,直到月底,张安平才算是闲了下来,可以专心应对考核组的考核了。 而中央对江省的主要领导也进行了些许调整。 原省委副书记调往外省担任省长。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木坚升任江省省委副书记。 海市市委书记徐建州升任江省省委秘书长,至于为什么没有进常委,可能是怕步子迈太大,影响不好。 张安平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了市区,来到徐建州办公室,向徐建州道贺。 徐建州问起了张安平是否有要推荐和调整的人选。 张安平心里早有打算,南港方面,张安平暂时不打算动,于是就向徐建州推荐了神溪县委书记吴国青担任海市副市长,顺便又帮自己的老搭档俞国正要了个神溪县县委副书记。 张安平的请求属实不高,徐建州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 等中央考察组考察完徐建州之后,徐建州、王兴龙、谢远昌和张安平特地聚了一次,庆祝徐建州高升。 考察组回京第五天,徐建州的履新公示贴了出来。 七天之后,徐建州正式赶赴杭市担任省委秘书长。 海市暂时由市长王兴龙主持工作。 就在张安平又赶回南港,为考核组奔波的时候,省委书记许宗良召开了书记办公会议,打算对各市县的主要领导进行调整。 三人小会过后,许宗良又召开了五人小会,通过调整名单后,许宗良于第二天召开了省委常委会,对各县市区调整人员名单进行表决。 省委会议室,学习完中央的指示精神后,许宗良坐在主位上说道,“同志们,想必也不用我多说了,今天只有一个议题,就是对各市的调整名单进行探讨表决,名单都已经发到各位手上了,都谈谈看法吧!” 谈看法?谈什么看法,谈看法就是我同意。 于是由新任省委副书记木坚开始报读名单上的人员和调整岗位。 毫无意外,名单上的人选都通过了表决。 海市市委副书记谢远昌担任舟市市长也毫无波澜地通过了。 当木坚读到海市市委常委张安平拟任海市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时,在座的各常委才开始面面相觑。 省委常委,宁市市委书记郝风庭举了下手问道,“许书记,我记得这位张安平同志好像提拔市委常委才不到半年吧?这会儿直接从市委常委到副书记,时间是不是太短,跨度是不是太大了?” 许宗良看了一眼木坚,木坚心领神会,于是笑道,“风庭书记,张安平同志本来就市委常委,副职调整也没有什么跨度大的说法。” 卢万国也跟着说道,“风庭同志,张安平同志这些年的成绩,省委也算是有目共睹的,你主管宁市,可能不太了解,我对他还算熟悉,要不我给你讲讲?” 郝风庭是个比较严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