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言微眯着双眼,皱着眉头道:
“确实,他们这么不要命的攻城,恐怕都是因为那个拓跋燕的缘故,仅仅第一日,他们就数次登上了城墙,虽然都被打退了,但明日的攻势恐怕会更加迅猛,本王觉得,渤海国不一定撑得到夏青的大军赶过去啊。”
赵之雅闻言,脸上也浮现出焦虑之色。
“要不我现在就通知夏青他们一下,加快进军速度?”
秦言无奈叹了口气。
“一味的加快怕是没什么用,他们本来就在高强度进军,再加快,恐怕等他们到了地方,也无余力战斗了。”
赵之雅闻言,脸上露出了几分担忧。
秦言无奈道:
“现在只能期盼,渤海国的人能守的久一些,反正最坏的结果就像刘羽临说的那样,渤海国丢了,但他们也将被彻底困在渤海国,我们到时候再打回来就是了。”
赵之雅想了想,好像确实是
这么个道理,而后突然说道:
“王爷……我怎么觉得……”
秦言看了她一眼,好笑道:
“怎么了?”
“没……没什么……”赵之雅低垂下眸子,遮掩着自己内心中的狐疑。
秦言点头道:
“那你先去休息吧,本王再忙一会儿。”
“嗯,王爷您也早点睡吧!”
等赵之雅离开以后,秦言皱着眉头,走到了挂在墙上的地图边看了起来。
记得当初刘羽临给他规划的时候,说过两个结局。
最好也是最可能达成的结局就是成功守住了渤海国,他们大秦三线告捷。
最差的结局,是没能守住渤海国,但他们大秦依旧能够遏制住大月氏的退路。
等到各地调遣来的二十万大军一到,大月氏国的人,就是一群孤军,会被彻底困死在渤海国,到那时,渤海国还是大秦的。
但仔细一想,这两条路,并不是最好的
结局对他们大秦最有利。
因为渤海国依旧是渤海国,虽然附属了他们大秦,但任然保留很强的独立性,而他们大秦在日后,与对方有分歧的时候,还得处处被掣肘,想要大力搞基建,也有点束手束脚。
而相反,第二个结局就好办了,渤海国亡了,他们大秦又重新打了回来。
那里完全就是自己的地盘了,到时候再扶持一个新的,忠心于大秦的渤海王上去,那就跟自家后花园没什么区别。
出于利益上面的考虑,第二个结局才是最合适大秦的。
但是没人敢这么说,也没人敢这么做,故意见死不救等着人家灭亡,传出去对大秦的威望,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秦言眯着眼,看着地图,双眼时明时暗。
让驻扎在燕山的夏青去驰援渤海国,让驻扎的离渤海国更近的,甚至有汽车这种交通工具杨锦绣部去抄后路,这一手其
实就有些自相矛盾。
如果让杨锦绣去驰援渤海国,以路程和汽车兵的速度来看,想要及时赶到简直是绰绰有余,刘羽临也懂这个道理。
说白了,这小子就是打算把罪责全往自己身上担,然后处于对大秦利益的考虑,故意想对渤海国见死不救,还想出了一个对大秦完全没有责任的招。
届时,渤海国丢了,他刘羽临难辞其咎,而大秦呢?并非不救,反而在夜以继日的强行军,谁能挑出半点毛病?
“刘羽临啊刘羽临……”
秦言心中感触良多,这家伙不仅在局势不占优的情况下,接连想出关键一招,还能让大秦的利益完全最大化,绝对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所以其实把人家贬到吴地去,并非是他不惜才,反而是惜才的表现。
一是为了保护他、二是为了磨练他、三是此间事罢他难辞其咎,干脆自己就先贬了他再说,还有
第四点。
那就是对方对造船厂一事有误解,秦言正好让他去那边待上个几年,说不定他就能想明白了。
……
同样在这一夜睡不着的,不仅是秦言。
在遥远的草原中,李延康找到了几名领主,暗自筹划着什么。
“怎么样了?军队派出去了吗?”
李延康沉声问道。
他要想办法,为大月氏国的大军,上一道保险。
几名领主皆是点头应道:“已经派出去了。”
“那就好,让他们加快速度,一定要敢在那边出现大的变故之前,赶到预定地点。”
“嗯!”几位领主点点头。
李延康却没有丝毫放松警惕,沉默了片刻后,又问道:
“大秦的夏青和杨锦绣部,又什么异动吗?”
“派去的探子于今日传来消息,她们已经消失在了驻地,根据消息因为路程产生的延迟性来看,恐怕早在两日前,她们就开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