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把公章盖上。”李文归嘱咐说。
出门,按李总的指示,张岩盖好章,将扫描件群发微信。公司的是崔龙发的,村委会是李文归发的。
信息发出后,很快有人回应了,按通知里的收款二维码开始转账了。
公司群反应强烈,十几名党员全都参与了,有人一百,有人二百;
张岩也交了一百,虽说他才是一名积极分子,但他想趁这个机会奉献一份爱心。
他没想别的,仅仅是因为身边有一群热心人,时常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他。
如李文归,崔龙,李文来,周楠,还有和岚岚一样的医护队伍。
所有人都在为这片热土发光发热,何况他一个要求进步的积极分子呢?他一个时常读书写字,又心怀苍生的书生呢?
最让他感动的,是村里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党员,他们竟然拄着拐杖来到了公司,想把这一份特殊的党费交到组织手里。
来时,他们手里拿着百元大钞,颤颤巍巍,神情激动地告诉他说:“小伙子,就在这里交费吗?”
那一刻,张岩被感动了,他看见老人的眼里充满了忧伤,那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眼神,看了给人力量的眼神。
“对,就是这里,您先坐大爷。”张岩扶老人坐下。
“我是四十年的老党员了,那阵子听孙子说,非常时期交党费,我很高兴啊,殊不知好多人都没这个资格呢——
“因为他们不是党员,我很自豪,也很难过,国家有难,人人有责嘛!来,这是二百,你收好,一定替我交给组织!”
老人的一席话,让张岩惭愧至极。
这些年过去了,自己怎么才有入党的觉悟,还不是李文归年初动员他,怕是他的思想还没解放呢!
“好的大爷,我一定替您交给组织,作为晚辈,我向你们学习!”
“入党了没?”老人问。
“才是积极分子呢!”
老人竖起了大拇指:“进步青年,好好表现,大有可为!”
老人走后,崔龙说:“你知道吗?跟你说话的那位大爷,是村里上过战场唯一健在的老兵,1952年跟着队伍跨过鸭绿江,打美国去了,思想觉悟高着呢。当年,董事长入党,他正是介绍人之一呢!”
“厉害!吾辈学习之楷模啊!”张岩赞许地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