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三月十二,揭榜之日。 贡士榜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杏榜,因为时正值阳春四月,杏花绽放,故称“杏榜”。 这场牵动了无数人的会试,从二月二十六开始,光是考试就持续了整整九天,后续的阅卷工作又持续了数天,如今终于是要到了画上句号的时候了。 就在昨日,即将揭榜的告示一出,整个京城为之一震,北京城中再无一丝其他的声音,全部开始讨论起明日就要进行的揭榜。 毕竟,只要榜上有名,就意味着你彻底完成了阶级的转变。虽然揭榜之后,还有一场殿试,但是那仅仅只是决定排名,不存在任何淘汰。 因此只要在杏榜上留有一名,便可以提前恭喜,称呼一声"进士老爷"。 天还尚未大亮,位于京师南侧的贡院便已经人山人海,除了翘首以盼的举子以及举子亲属们,还有无数看热闹的百姓,以及不少勋贵富商等候在此。 榜下捉婿从来不是一句笑谈,虽然不如前宋那般壮观,但仍不失为一件热闹事。 在万众期盼间,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亲自率领着一队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到了贡院之外,与此同时贡院大门也被缓缓打开。 两名训练有素的锦衣卫,利索的将榜单贴到了张榜之处,并有数名锦衣卫,抽刀环绕,维持秩序。 等到一切完善过后,榜单映入四周众人的眼帘。 在朱由校的示意下,此次壬戌科,足足录取了两百余名贡士,远超历届。 ... "我中了!我中了!" 仅仅片刻过后,便有一道声嘶力竭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 抬眼望去,发现是一名年岁颇大,至少也有五旬年纪的中年人正在原地怅然落泪,高声呐喊。 一时间,几十年寒窗苦读的辛酸苦辣,猛然涌入心间,让其颇为失态。 不过京中百姓显然对此等现象习以为常,每一届会试都有人在揭榜现场潸然泪下,如今这位还算好的。 很快,一片恭喜声就在那名中年人的四周响起,没有人去怪罪苛责此人的失态,毕竟这名其貌不扬的中年人很快便是"进士老爷了"。 众人的追捧很快便令他从怅然中醒来,猛的擦了一把脸上的泪水,冲着四周众人拱了拱手,便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去,他自有他的去处,在其身后还有一名老妇人和几名年轻人紧紧跟随,从他们脸上激动的神色便可推测,定是刚刚高中的那名中年人的亲属。 并不是所有举子们都会在贡院门外等候,有些人并不稀罕热闹,他们会宿在客栈之中,客栈之中自然有小厮前往贡院替他们探询消息。 不时,便有小厮脸上带着狂喜,嘴中称呼:"恭喜河南杞县,刘老爷高中",随后转身离去,脚步急促。 他要急忙赶回客栈,向他口中的刘老爷报喜,换取喜钱。 这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项进账,倘若赶上高中的老爷家庭富庶,一次打赏便赶上他数年的辛苦劳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声声惊喜自人群之中响起,每次都能令得周围人为之侧目,为其送上一声恭喜。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悲。 榜上无名者,神态各异。有的人黯然落泪,有的人脸色麻木,也有的人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 一时间,贡院外上演了人生百态。 人群中,来自江西奉新县的兄弟二人彼此对视了一眼,脸上写满了落幕。 榜单上依旧没有他们兄弟二人的名字,算上这次,他们兄弟二人已经足足名落孙山三次。 遥想当年,他们兄弟二人在乡试的时候,一人第三,一人第六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没能榜上留名。 "大兄,我不考了。" 兄弟二人中的弟弟,率先打破了沉默,他脸色平静的说道,显然此次名落孙山对他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听到自己弟弟的话语后,那名哥哥没有露出一丝意外的神色,相反他也颇为平静的说道:"为兄也不考了。" 显然,接连三次失利,已经将这兄弟二人的棱角完全抹去。 毕竟他们如今人到中年,也要考虑家庭了。他们二人虽然身为举人,每年都有颇多的进项,但是尽数被他们用在读书上了,一年也没有多少剩余,因此生活上算不上多为优越。 正当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在他们身后突然响起了一道让二人感到晴天霹雳的声音。 "恭喜江西奉新县,宋老爷高中!" "恭喜江西奉新县,宋老爷高中!" 那道声音颇为尖锐的声音,足足响了两次,见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