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高觉,得壬水蟠桃相助,化形而出,入医国馆,充当小吏,游走在田间地头,相助大商百姓。 千里眼,顺风耳,在战争上方能显出妙用,此刻倒是大材小用了。 申公豹入大商第七年,开始执行二五计划。 朝歌之西,群山连绵。 便见着龙须虎正光着膀子手里举着巨大的镐头,卖力的干着活。 镐头落下,电光火石,地动山摇,山石飞舞。 “矿,出矿了。”龙须虎身后是无数矿工,脸上露出极大振奋。 挖掘矿石,不仅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拿,无非出些苦力就是,上哪找这么好的活计? 于是,一众矿工涌入了龙须虎拱出的矿洞内,辛勤的挖掘矿石。 无数的矿石被源源不断的运出,远处山谷搭建了高炉,铁水铜汁流出,铸造兵器、盔甲…… 朝歌之南,高明、高觉两兄弟亦是带着人进了旷洞,发现了盐池。 将盐池卤水抽出,引入大锅,以猛火熬之,不多时便见着锅中出现一层细腻青色结晶。 一工人小心上前,用手指沾染了结晶,放到嘴里,“咸的,是咸的,这是盐。” 于是,更多的盐水被抽出,制成上好的青盐,流进朝歌,再由朝歌贩卖到大商全境。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 这一刻的大商,当真展现了蓬勃生机,百姓面貌生活焕然一新。 底下建设如火如荼。 申公豹则是掀起了自下而上的改革,盐铁铜为战略物资,由朝廷直接管辖。 直属管辖机构,便是医国馆。 时光宛若细沙,转眼五年过去。 距离申公豹入大商已过去了十二年。 二五计划成功完成。 中央五大粮仓,粮食充足。 上好青盐流进万民百姓之家,国库钱财丰盈,兵刃锋利,盔甲防御坚实,堆积无数。 民间无数百姓,歌功颂德医国馆主。 朝堂上下,皆知医国馆主之才。 这几年,帝乙多次赏赐申公豹,奈何已是一品上大夫,赏无可赏。 帝乙本想给申公豹封侯拜王,却被申公豹直言拒绝,“诸侯制,动乱之根源,早晚需废除的。” 帝乙只好打消封侯的念头,但却不可不赏。 帝乙身体愈发日下,已显老态,却疾病缠身,需为大商基业考虑。 这一日,帝乙召来了太师闻仲、首相商容、亚相比干以及黄飞虎。 似是在讨论托孤之事。 帝乙身体愈发日下,而大商却不可一日无主,闻仲、商容、比干虽痛心大王身体,但却未回避这个问题。 此次帝乙召集了重臣,主要是确认了‘太子’殷子受。 “待孤王去后,太师、首相、亚相、武成王可为托孤之臣,尽心辅佐子受。” “臣等领命。”闻仲、商容应声。 “咳咳……”帝乙猛咳了几声,目光还有些担忧,“如今吾大商蒸蒸日上,孤王绝不信已病入膏肓……” 帝乙是知晓申公豹的医国论,却始终不愿相信大商已‘病入膏肓’,但申公豹展现的才能却让整个朝堂拜服。 入商十二年,尽心尽力,辅佐大商,使大商国力翻了数倍。 且申公豹给人一种急迫之感,好似有时间限制,要赶在什么之前,完成大商变革一般。 帝乙咳嗽喘息了许久,缓缓开口问道:“太师,汝觉得该如何封赏公豹?” 闻仲恭敬上前一步,行礼,“大王,公豹先生才能闻仲佩服,臣不可比,他若相助其他诸侯,则吾大商危矣。” “好在他相助的是吾大商。” “其既不愿封侯拜相,大王不若封其做吾大商国师,位列托孤之臣,教导子受殿下。” “子受殿下若有其教导,吾大商何愁不出一位明君?”闻仲建议道。 帝乙先是点头,再是摇头,“太师为吾大商殚精竭虑,先是辅佐先王,又是辅佐孤王,孤王亦想让太师当子受的老师。” “多谢大王看重,闻仲不胜感激。”闻仲再度行礼。 “大王且听臣一言,吾闻仲治军征讨不在话下,但谈论到治国理政,却远不如公豹先生。” “大商需要的是一位明君,能够治国理政的明君,而不是马背上的君主……故而公豹比臣更合适做子受殿下老师。”闻仲回答真心实意,完全是为大商考虑。 帝乙听闻仲所言,目光又看向了商容、比干、黄飞虎等人,“汝等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