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燕姣然闻言不由得一怔。 王朝更替、王朝寿命究竟是为什么? 她哪知道啊! 这个狗男人怎么总是喜欢出思考题! 能不能好好回答问题啊! 不知道良宵苦短呐! 朕的时间有限呐! 燕姣然有些抓狂,气急败坏地拿住秦渊的命根子,威胁道:“你说不说?” 秦渊作出一副惶恐的样子:“女侠饶命!” “这可是我家娘子后半生的幸福呐!” “那你快说!“燕姣然急忙逼问道。 秦渊无奈地耸耸肩。 什么时候才能改了自家娘子这不爱思考的坏毛病呢。 幸好不是带娃辅导作业,只是在娘子面前装个逼。 否则,怕不是真要给气死。 秦渊弹了明栈雪的脑袋一下,开口道:“《国运论》的比较多,一时半会肯定是讲不完的。” “今晚先讲其中一部分吧。” “为夫先给你讲王朝的概念与本质,奴隶制、封建制、大一统三种形态王朝的演变。” (封建制意思是封邦建国,春秋时就已经有这种说法了。春秋时,富辰之曰: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概意思是说,周公给亲戚分封建国,以此来保护大周。这和后世所说的封建,并非一个概念。) “想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燕姣然饶有兴趣地问道。 秦渊一边捏着妻子的脸蛋,一边说道:“既然我们要通过《国运论》来探究国运,也就是王朝寿命,那么娘子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王朝?” 看着秦渊的目光,燕姣然撅着如菱的嘴唇,试探性地回答道: “王朝者,一家一姓之天下,以驭民也,以愚民也。“ 这是书上的答案。 “答得对,也不对。”秦渊笑了笑。 燕姣然顿时眉头一皱,亚父张江陵上课的时候。 她挺认真的,所以对于经典也算了解。 字面上讲,王朝本是天子视朝之意。 《周礼·地官·师氏》记载: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大儒郑玄注:王日视朝于路寝门外......察王之视朝,若有善道可行者,则当前以诏王。 这狗男人想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只听秦渊慢悠悠地讲道:“所谓王朝,史书的最早记录是夏王朝,大禹治水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往后数千年,大部分时间里王朝权位皆是父子相传,也就是所谓的‘家天下’。” 讲完这段,秦渊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为何在夏之前,没有王朝,只有上古时期的诸部落首领?” 燕姣然显然是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即便是经过短暂的思考,也没能得出答案,只是一声不吭。 秦渊的提问,压根也没指望自家娘子给出什么答案。 他只是为了更好的装逼罢了。 光自己巴拉巴拉的多没意思。 只有问到别人一脑袋黑线,自己再一讲,豁然开朗。 这样才有装逼的成就感。 看着自家娘子眉毛都快打结了,秦渊心想时机已经成熟,这才开口解释了起来: “上古时期,中原大地上的人口没有那么多,部落相对独立,拥有各自的土地互不干涉。” “而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人口开始暴增......” “留意这一点,以后也会讲到,农业种植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对社会形态造成直接影响。” 秦渊划了下重点,留了点悬念,又继续说道: “我们接着讲,人口暴增后,各部落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自然而然地就需要拓荒更多的土地。” “而随着土地的开拓,部落与部落的地盘开始接触,自然就有了争端和争斗” “最后,在利益的驱动下联合成了不同立场的部落联盟。”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 听到这里,燕姣然不禁有些出神。 涿鹿之战,从根源上讲竟是因为种植技术的进步? 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心中大为惊奇,可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有道理。 人少的时候,资源充沛,不需要跟别的部落接触也能过得很好。 人多了之后,就和别的部落有了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