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Y“好啦好啦,”陈无咎当起了和事佬,顺带转移话题,“秦师弟,言归正传。” “既然是以工代赈,我们该做什么工程,多大的规模呢?” 陈无咎皱着眉头,疑问道。 魏无音也收起嬉笑的神色,凝眸道:“再过两月便要入秋了,恐怕得给这些灾民建点遮风挡雨的处所啊……” “否则,一旦入了冬,后果将不堪设想!” 陈无咎沉吟片刻,面露难色道:“可是数以百万的灾民,到底该安置在何处?总不能建一座新城吧?” “如若遣返原籍,正如秦师弟所说的,如今在京州什么都不用做也有饭吃,又有几个人肯回原籍呢……” 话音刚落。 “唉——” 两人不约而同地长叹一声,配合得十分默契。 秦渊哪还不明白。 这是故意把他从家里弄出来,给他们出主意呢。 虽然,这以工代赈的事情,本来就该由他这位主管民生的京州通判负责的。 但是,两位好师兄对国事、对百姓如此上心,秦渊身为朝廷命官又怎么能忍心打击他们俩的积极性呢?又怎么忍心损害他们这份为国为民的情怀呢? 所以,这以工代赈的事情,就托付给他们了。 人生在世。 能动嘴就动嘴。 能摸鱼就摸鱼。 你摸鱼,我摸鱼,老板宝马换青桔。 你加班,我加班,老板年年换小三。 于是乎,秦渊坐到座位上,给自己沏了杯茶,轻抿了几口,缓缓说道:“我看不如修运河吧。” “修运河?”魏无音疑问道。 “嗯,修运河。”秦渊点头肯定。 陈无咎眉头紧锁,沉吟了几息之后,疑问道:“可是师弟,这样的话,灾民似乎还是挨不过这个冬天呐……” “不不不。”秦渊摇头,解释道,“师兄,此言差矣。” “以工代赈,给参与建设的灾民发放工钱,等他们挣到足够的钱之后,自然会带着家人回乡,或者留在京州生活。” “这样一来,京州府就不必再承担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 “然后,随着工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人获取报酬,灾民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这样即便冬天到来,解决剩余人的生活问题,总比应付一百五万人强吧?” “而且,这样还有一个好处!” “什么好处?”陈无咎二人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秦渊笑了笑,慢慢解释道:“你们想,灾民拿到工钱,总会有人花出去吧?花出去就会在京州城里购买商品。” “这样一来,商品消耗量就会增加,商品的需求大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出现在京州,同样京州的本地人,就会有更多的人去生产需要的商品。” “发下去的钱,便在京州流动起来了,一环扣一环,每个人都获得了收益。” “若是操作得当,整个京州城,甚至小半个大周的民生都盘活了。” 话落。 “嘶!” 陈无咎和魏无音倒吸一口凉气。 秦渊所描绘的蓝图把他们俩吓到了。 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子去想过这个问题,秦渊所说的这些,如同天方夜谭。 可仔细想想。 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有了钱,肯定会花出去。 只要花出去了,就会有人受益。 如此一来,怎么也比躺在难民堆里,等着朝廷接济强啊? 只是自古以来,灾情发生,都是由朝廷赈灾,只负责喂饱灾民,尽可能的少死一些人。 晏子尝试过这种方式,结果却酿成惨痛的悲剧。 虽然,秦渊之前已经说得很明白,赈灾和防疫是两回事,要分开看。 但震惊之余,仔细想想,两人的心里还是没底。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大问题。 昏君当政久了,百姓离心离德呐! 因此。 魏无音眉头皱成了川字,闷声问道,“可是,师弟啊!” “我们如何能保证灾民参与工程建设呢?” “要知道,现在什么也不做,就能有一口热粥喝,何必劳心劳力参加累死人的工程建设呢?” “更何况,如今的朝廷,在灾民的心中还有几分……” 魏无音不敢再说下去。 闻言,陈无咎也是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