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传召他们来的目的。
北境几个国家纷争不断,代国凌国不堪其扰,想成为大周属国,接受大周的领导分封,纳贡朝拜,以求获得大周庇佑。
这是大周建国以来第一次接到北境国家投诚,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桃笙也看得出,皇帝对于这两个国家的请旨是兴奋。
这是他作为帝王执政期间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就,不仅能够提升朝中士国家凝聚力,还可以被列入史书让后人知晓其功绩,也难怪皇帝如此重视,对待此事可谓慎之慎。
其一是证明这两个国家想投诚的真实性,防止出现诸如假投降后叛变脸一类的情况,到时候失了子,难收场。
第二是地制宜制定相关规则,讲好条件,利于日后梁国的往来、通商纳贡等事宜,也可作为日后其他国家的投诚时的参考。
上次桓王带队出使凌国非常有功劳,将一场战争消弭于无形,皇帝是看好他,这次还是想让他带队出使,并给了他挑选副使的权利。
桓王特别的看好桃笙,对着皇帝说了好她去凌国时的英勇表现,极力推荐桃笙成为这次出使北境的副使。
皇帝心中默默盘算了一下,桃笙现在是五品的大周官员,作为副使品级合适不说,还有多次忽悠李国主的经验,一听就是可以胜任此事的,没什么问题。
就决定是她了。
皇帝带着几人简单开了个小会,叮嘱桓王桃笙做好准备,尽快出发,鸿胪寺兵部的各类保障也跟上,好配合,以求圆满完成任务。
宣政殿出来之后,桓王看桃笙情绪似乎有不,也有可能是消息来得太突然没回神来。
桓王决定给桃笙提一提精神。
“你可知咱们此去代国经平凉府吗?”
季晏明前出使凌国时,桃笙看多次行程路线,几乎能把途径各州地都背出来。
“我知道的。”
“知道就好。”桓王呵呵一笑,“我听那大侄子说,小季他们几日就去那里了,没准咱们下月就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