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一个一个进,那个脸长的,说你呢,排好队!” 东宫外,形形色色的人,在侍人的招呼下,向着院内走进。 而这些人大多都是书生,昂首跨步的样子,甚是骄傲。 书房内,秦尉站在桌前。 “殿下,按照您的要求,招募门客的告示已经贴在城门口,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络绎不绝的过来报名了。” 刘启点了点头,只是随意“哦”了一声,似乎是并没有太当回事。 在秦尉看来,这分明就是太子,已经准备放弃吕良了。也因为是被吕良所气的缘故,这才广招门客,想得到一个真正的有用之才。 那些人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秦尉并不清楚。 但他深知,吕良肯定是有大才之人,如此被弃之不用,总归是有些可惜。 “殿下,要不属下把那吕良交过来,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闻言,刘启放下毛笔,缓缓的抬起了头颅。 凌冽的目光,让秦尉有些不敢直视,或许又是心理觉得,自己说了不该说的,顿时低下了脑袋。 “不必了,他那样的庸才,要他何用?” “去吧,把这些人都把控好了,务必都是我庆国之人,休要让那些大臣们,抓了什么把柄。” “等报名的人数够了,就告诉他们,明早辰时过来,本王会亲自听他们的言论,若是有才之人,即可成为本王的门客。” 秦尉欲言又止,轻叹一声后转身离去。 次日。 东宫外院,非常之热闹,足足来了近百人。 饶是人数很多,可在大院的广场中,完全没有任何的拥挤。 “太子殿下驾到!” 随着侍人的一声唱喏,太子出现了。 众人当即弯身行礼。 “参见太子殿下!” 刘启将这些人扫视了一眼。 “免礼。都各自入座吧。” 待众人全部入座,目光纷纷聚集到了太子身上。 “各位,门口的告示你们都看到了。” “为庆国之大计,本王欲招募贤能,谁若有治我大庆之良策,即可入本王都东宫,成为客卿。” “当然了,除了本王会给你优厚的待遇以外,凭借你们未来的功绩,本王还会让你们入朝为官,成为庆国之栋梁。” 一番话落,所有人的眼睛里,都写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大家都是一副非常自信的表情,就好像是成为东宫的门客,已经板上钉钉了似的。 “好了,本王不喜废话,各位有什么高论,尽可以站出来说了。” 刘启说完,就一位模样清秀的书生站了出来。 “殿下,在下以为,庆国当遵从杨文渊杨大人的治国方略,韬光养晦,休养生息。” “我大庆前朝征战多年,以至于民困兵疲,如今在皇上治下,我大庆渐渐富强,自当保持现状,厚积薄发,待国力...” 话还没说完,刘启就抬起了手。 “好了,好了,打住吧。既然你与杨大人的政见一样,本王看,你还是投入杨大人门下吧,那里才更能够让你发挥所长不是?” 要不是这么多人在场,刘启都想让人把他撵出去了。 到我这,摆杨文渊那套?你有病吧! 见太子这般态度,书生有些尴尬。刚要说些什么,这时,一名身着素服的男子,呵笑了一声,站了出来。 “荒谬,殿下,以草民所见,我大庆虽征战多年,却已然成为第一诸侯。” “时下,应当继续采用前朝之法,继续征伐,联合大国把小国全部侵吞,先韩国,再之后是宋国、鲁国...待这些小国侵吞后,我大庆国力自当更盛,其他诸侯,无需征战,其他大国,自当以我庆国为尊。” 刘启点了点头,但也看起来并不是赞同的样子。 “其他人还有什么想法。” 一时间,许多人站了出来,什么王道、帝道、儒道,还有跟前者想法一样的人,全都开始纷纷碧表现。 可这些人所说的东西,却是没有一个,能够让刘启满意的。 然,就在声音渐渐的安静一些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人哈哈大笑了一声。 刘启转头看去,就见着一位留着小胡子的年轻人,背着手,走到了人群之中。 “尔等所言,尽是些夸夸其谈而已!” 如此傲然之态,另众人不禁骇然。 “什么人啊,当着殿下,竟然如此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