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渊话音一落,一旁的李寿亭紧跟着就开始附和。 “是啊陛下,既然要与之匈奴作战,就必须要事不迟疑,拖的时间越长,生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时下,匈奴刚进犯我朝不久,见我朝全无动静,应当是最为松懈的时候,此时,就应当立即行动,向那匈奴,发起攻击。” 李寿亭说完,杨文渊跟着点了点头。 “李大人所言,正是老臣心中所想。” “既然陛下有此想法,就不如早做决定,早点与之匈奴交战,速战速决,也好给我大庆,能够应对内忧以及外患的时间。” 刘启瞪眼瞅着这两个老东西。 你俩就不能当个人吗? 现在自己手中,刚刚掌握三万兵马,虽然有了白启,但是训练进度根本还未成型。 纵使有着刘玄支持的五万兵马,但至少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才能够真正的驾驭。 拿着一队战力参差不齐,且毫无配合的八万军队,去跟匈奴对战,这无疑跟送死,没有任何区别。 刘启怎能不明白,这就是杨文渊的以退为进之际,为的就是把自己逼到墙根。 韩钟将军是个厚道人。 听到两位大人所言,第一个提出反驳。 “陛下,老臣认为不妥。” “太子殿下其志虽勇,但毕竟从未有过兵事上的经验。如此唐突的,便带着八万兵马,去与那匈奴对战,这岂不是以卵击石吗?” 此时,矛盾点又开始出现了。 一面是提倡着速战速决,一面是提倡稳妥。 就在庆帝犹豫之际,刘玄眼珠子一转,忽然站了出来。 “父皇,韩将军所言有理,既然如此,不如就让有资历的老将军,亲率兵马,去跟那匈奴对战吧。” “如此,就不用再担心,太子对兵务没有经验的事情了。” 这种能够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武将们哪能错过。 一名武将当即走上前。 “陛下,末将愿带兵前往,击破匈奴!” “末将可保证,半年之内,宁将那匈奴,杀的片甲不留。” 此时,韩钟老将军也随之表态,不过说的比较委婉。 “陛下,如若信的过老臣,老臣愿带兵前往,至少老臣年轻时,跟随过乐将军,有过跟匈奴交手的经验。” 听着武将们接连请战,刘启心里一阵难受。 要是父皇同意了任何一人的请求,自己之前的计划,岂不就前功尽弃了。 说不定,还要将要将自己的兵权,重新收回朝廷。 眼见着庆帝开始慎重的思考起此时,刘启的眉头越发凝重。 但就在这时,杨文渊却忽然进言。 “陛下,臣认为此时不妥。” 庆帝有些疑惑。 “哦?杨大人有何想法?” “陛下,老臣以为,韩老将军虽有经验,但也是多年前了,我大庆在变化,匈奴也在变化。如此,可以这么说,我们现下,根本就没有与匈奴对战的经验。” “既然如此,殿下带兵前去,跟各位将军前去,又有何太大的区别呢?” 刘玄呵笑一声。 “当然有区别了,将军们至少带过兵,太子却是连兵都没有带过。” 杨文渊微微一笑,摆了摆手。 “大皇子此言差矣,我朝先帝创立庆军之初,也不过就是一文官。但先帝运筹帷幄,指挥得当,用兵如神,纵然没有过亲战沙场,却也创下丰功伟绩。” “既然太子一直主张亲自带兵,想来必然早有方略,加之有将军们的辅助,军务之经验,自然能够弥补。” “经验嘛,都是慢慢历练出来的,谁也不是天生就有。太子年纪尚轻,借此机会有所成长,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刘启有些懵。 这杨文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忽然替自己说上话了? 不对,不对,这老东西绝对不会有这么好心,他肯定是在某个地方,等着我呢。 还没完。 “陛下,依老臣所见,太子带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一来,可彰显我大庆之威,告诉那匈奴,我朝皇室,绝不是泛泛之辈。” “二来,太子亲征,可大大提升我军士气。亦可让匈奴看到,我朝打击侵犯之敌的决心。” 庆帝点了点头,似乎是认为杨文渊所言有理。 见状,刘玄不干了。 这么好的一个,能够削弱太子权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