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你当真以为我杨家,是好欺负的吗?” 此时,在茯苓宫的厅堂中,正坐着一位身着黑色官袍的老头。 当他说完,将手拍在桌面的一刻起,周围的人无不发颤,甚至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 原因无他,只因他有着极为特殊的身份。 即是两朝的元老,也是当朝的宰相,杨文渊。 “好啊,老夫玩了一辈子的鹰,不想却被鹰给啄了,而且还是个雏鹰。” “蜜儿,别哭了,你二叔的事,为父不会就这么算了的。等明日朝会时,我会让着小子知道,得罪我杨家,会是什么下场。” “去!把工部、礼部,还有吏部的尚书......全都给我叫到这!” 得到命令的太监,忙不迭的跑出了宫门外。 可杨文渊等人并不知道,太监如此匆忙,却并不是去找那些朝中大臣。 半道忽的已转,向着太子寝宫疾跑而去...... 次日一早,未央宫外,密密麻麻的聚集一群文臣武将。 为首的正是当朝宰相杨文渊。在他的身边,聚集的人最多,此时不知是在商议些什么。 “皇上驾到,众臣上朝!” 随着门外太监的一声高喝,刚刚熙攘的声音,顿时安静下来。 等到众臣全部进入到殿内,皇帝这才缓缓的从后殿中走了出来。 今日换了朝服,虽有病态,但在龙服的衬托下,依旧格外威严。 随着皇帝入坐,众臣当即跪拜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平身吧。” 庆帝环顾四周,却当眼神落在一旁的椅子上时,不禁眉头微皱。 “太子呢?他怎么没来?” 见着皇上龙颜不悦,台下诸多大臣满心窃喜。 尤其是杨文渊,冲着太子的空椅,不屑的轻哼了一声。心想着。 还以为他有什么大的变化,照此来看,依旧是一滩烂泥而已。 就在庆帝,想要一旁的太监,去看看太子因何事没有上朝时,外面传来一声高喝。 “太子驾到!” 看到刘启的出现,庆帝的胡子都气的跟着发颤。 要说他懒洋洋的也就罢了,朝会迟到,居然只穿了常服便来上朝。 庆帝一声轻叹。 没救了,此子若是当了皇帝,夏朝必然会毁在他的手里。 伴随着众人行礼,刘启大步流星的向着高台走去。 路过时,撇了杨文渊一眼。 要说这老头的面相,可真特么的和善,如果不知道的话,任谁也不可能把他跟权臣挂钩。 “儿臣见过父皇。” 庆帝就跟没听见似得,甚至是连瞅都没瞅刘启一眼,不悦的样子,溢于颜表。 刘启并不在意,自顾的坐在了太子专座上。 沉静了几秒钟后,皇帝终于开口了。 “就在昨夜,朕收到前方急报,匈奴率军五万余人,攻破边关,屠戮平庄,共计死亡近万人。” “今日朝会只有一件事,对于匈奴进犯一事,朕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决议的?” 在气氛安静了片刻后,忽有一位半百老头站了出来。 尚书郎,王振。 刘启心知,这老登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完全就是杨文渊的狗腿子。 就见他躬身过罢。 “皇上,我们与匈奴已和平了数年,且我朝刚刚恢复一些元气,故不宜与之交恶,所以,臣以为,还是采用和亲政策为好。” 皇帝半眯着眼,深深的呼了一口气。 “和亲?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去年就是采用的和亲之策吧?” 庆帝话音刚落,忽有一位年纪不大的小子站了出来。 “皇上,臣认为万万不能和亲!” 因为这小子站在人群最后,话音一出,众人齐齐回头看去。 庆帝抬眼望去。 “你是何人?” “皇上,在下中郎将,秦尉。” 刘启很清楚,朝中百官,更何况此人不过是个小小官职,皇帝记不住,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但是,秦尉这个名字,却深深的记在了他的心里。 这小子不错,面对这么多文臣,自己又不是什么高官,还敢站出来,有勇气。 “那你说说,为何不能和亲?” “皇上,依在下来看,我朝与匈奴和亲,只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