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是否有可抵挡青夷的的人才。
看到这儿时,姜思乐也是捂住脸,摇了摇头,长叹息一口气。
但是,那般的人间俊才,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到的?更何况姜奕的期待如此之高,恐怕人间之人都很难满足他的期望吧。
回想过去,便是李彦成这样的将才,他原本就深受先帝重视,只不过是因为他年岁尚轻,所以只给予了禁军统领的职位罢了。
凡是才华出众者,便是如袋中之锥,早早的就显露了踪迹,是为众人之中的人杰。
可如今这一时半会的,她能去哪里给姜奕找到一位能统兵数万的将军?还真当她是神灵吗?
姜思乐叹息一声,只觉得身上满是压力。
她起身正要走进书房,研磨起笔,想要回信于姜奕,让他放弃这个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念头。
但刚刚起笔,姜思乐就来了灵感,似乎她还真有一个人可以举荐给姜奕。
正要下笔之时,她又犹豫了。
这次倒不是因为其他的,只是……只是姜思乐自从李彦成走后,就十分的后悔。
若是当初没有将李彦成举荐给哥哥的话,或许此时和他们一起围着火炉取暖的人就多了一个呢。
姜思乐几番思虑过后,还是停下了手中的笔杆,墨滴在纸上氤氲出一块浓黑色的印记,宛若是白纸的一块伤疤。
或许是因为曾经的事情而后悔,这让姜思乐在思绪中掺杂上了一分犹豫不决和踟蹰。
她暂且先将举荐的事情搁置了下来,姜思乐打算先去试探一下那个人的口风。
次日,姜思乐便乘着马车来到了阔别已久的云海观。
由于是初春,而且才过新年,云海观中香客云集,颇为热闹。
那守在门口的看门小道士认得姜思乐,见到她来,连忙蹭蹭蹭的往后跑去,想要去告知观主玄清子。
但是姜思乐此次来本就不打算惊扰道观中的众人,她让阿义时领着看门的小道童到她的面前礼来。
那小道童十分羞怯,整个身子都躲在阿义时的身后,颇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姜思乐笑着对小道童问道:“你们迟师兄呢?”
没错,姜思乐这次特地来找的人,并不是玄清子,而是小道士迟忠君。
这道士平日里在竹苑和道观两头住,这几日没有回竹苑,想必应该是回道观了。
所以姜思乐这次才专门到道观来找人。
那小道童声音稚嫩的说道:“大师兄和在其他师兄们在后院池塘边上看鱼呢……那是观主新从外面购进的锦鲤,红色的身子和鱼鳞,可漂亮啦”
姜思乐见道童那双眼闪闪发光的摸样,忍俊不禁的也跟着笑了起来。
“那还请带我等前去。”
那小道童犹豫了一会,点了点头,为二人在前方引路。
道观在半山腰上,被树林拥簇,观内更是绿树繁多,入目只觉得绿意盎然。
二人跟着小道童走了一会,就看到不远处围着石头做的护栏,有几个身穿道袍的道士在一旁说着什么。
姜思乐微微一眯眼,定睛一看,就看着了那正在喂着鱼食的小道士。等到二人还未走到的时候,小道士们就已经看到了她们三日。
“贵人怎么今日到观中来?可是来找师傅的?”
那聚在池塘边的小道士们看到姜思乐十分高兴,欢快的迎着她们走来,打着招呼说道。
姜思乐摇了摇头,对他们说道:“今日倒不是来找观主的,是来找你们大师兄的。”
小道士一愣,握着鱼食的手一斜,险些将鱼食洒落一地。
其他人见到贵人与大师兄有话说,便都识趣的离开了。
小道士将鱼食放到一边石柱子上,面带疑惑的走到姜思乐面前,说道“殿下找我?可是有什么事?”
他看上去颇为有些摸不着头脑,双目满是迷惑之色。
姜思乐并未在此处开口,而是领着小道士和阿义时去了一旁临水的亭子旁坐下,之后才开口说道。
“昔日,孤见你似乎颇有大志,想要为国效力。不知如今,道长志向变否?”
小道士瞪大了眼睛,瞳孔微微缩起,整个人就像是树林里受惊的小狐狸一般。
“嗯?”姜思乐一边心怀趣味的欣赏着小道士难得的吃惊表情,一面冷哼了一声,似乎是在催促,又像是在反问。
阿义时置身于世外,他站在姜思乐的身后,背着众人,似乎是在望向亭外的风景。
但他的双手环抱着,直直的挺立着,像是一棵高耸的书。他的手似乎离着腰间的宝刀十分相近。
只需要一瞬,他即可拔刀斩向任何方向的敌人。
“殿下怎么今日特地来找贫道,还说起了这些?”
小道士似乎已经有所察觉到姜思乐的意图,他刻意的露出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