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震惊四方!老朱居然被骂得妥协了!
陈寒的思想就很简单。
那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技术,只要不更新,那就必须得有淘汰。
的确很可怜。
的确会有大批大批的那些百姓失业。
的确会有很多赖以生存的人,因为没有了棉布的生产,而导致家庭的生活不济。
可是这都是往前走,必须付出的代价。
难道就允许你们一辈子占着这个红利不放?
别的地方就不允许出现更好的吗?
之前你们这边棉布纺织也不那么厉害。
别的地方依旧可以占你们的利益。
可是因为黄道婆是从元朝初年传过来一些技术,所以才让你们松江棉布在这那一带形成了最优良的生产地。
你们占据了一百多年的,总得有一个人来抢吧。
总得允许别人在这个时候,弄出最为更加先进的东西来抢你们的市场吧。
你们不能报以这样的一个怨气吧。
陈寒想的就是这么简单,所以现在也就这么简单的跟朱元璋说。
朱元璋之所以会和林德贵他们一样的想法。
是因为每年松江布,以赋税的形式,每年缴纳的棉布就多达三十多万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那边的老百姓们也非常的勤勤恳恳。
那边的棉布生产商个个也都是表面上是遵纪守法。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能够一棍子就将所有人都给打倒?
怎么能一下子就把价格降低九成?
这不就是在逼着那些老百姓们连半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吗?
朱元璋在听完成团的那些话之后,虽然气愤。
但也明白,陈寒说的是有道理的。
自己现在的确是没有了之前开疆拓土,以及整治天下贪官时候的魄力。
或许是因为年老了,有时候也会在想,是不是因果循环。
是不是因为自己杀的人太多。
导致自己身边的人接二连三地先自己而去。
先是自己的长孙朱雄英过世。
然后又是自己的婆娘马皇后过世。
再接着又是自己的长子朱标过世。
这些都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一开始他杀那么多的人的时候没有多少感觉。
总觉得你们这些个家伙都是我江山统治的阻碍,所以我必须得铲除。
但轮到自己身边最为亲近清的人离开之时,他才感觉到心痛。
他才感觉到,是不是佛家有言,所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所以他才会有时候心软一些。
有时候看到陈寒这样的年轻俊杰,在自己的面前肆无忌惮的时候,心里面也会安慰自己。
他都是为了朝廷着想,他都是在想着大明朝天要更好,所以就原谅他。
接二连三的陈寒顶撞他,他也没有当回事。
反倒觉得这个家伙比一般的大臣更加的直白。
比一般的大臣更加的直爽,可以和自己聊天,可以当做是自己的朋友。
可没有想到陈寒,有时候说的话真的是伤他的心。
他以为,咱跟你是朋友了,咱以前这么的放下架子去跟你聊天,你怎么可以这么顶撞我呢?
所以现在他生气愤怒,但是却又找不出好的理由来阻挠陈寒。
只能是妥协的说道,“那你总得给松江那边的人一个妥善的办法。
你不能一棍子,全部把他们给敲死?
你可知道松江布,那养活了多少人?
一旦他们被剥夺了能力,他们可能会真的家破人亡。
咱们照顾着全体的百姓,也不能够把少部分百姓给放弃?
他们都是大明王朝的百姓。”
朱元璋这种近乎祈求的话,也让边上所有的人都是一身鸡皮疙瘩。
谁能想到,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
这个时候,在面对自己的臣子的时候,还要用这样的语气说话。
还必须得要压低了姿态。
原本陈寒说了这么多伤人的话,得跪在这个地方求饶。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并没有生气,反倒是以老人家的口吻跟他讲道理摆事实。
那意思是说,你照顾了大部分的百姓咱认同,但少部分的百姓,也不应该就这么给搞死。
陈寒在听到了陈朱元璋这番话之后也是想了想,“既然如此,咱们纺织厂现在所纺织出来的棉布,就不再追求高质量。
咱们就追求平易近人,但普通老百姓,生活所需的棉布我们来生产。
至于像松江棉布生产的高端的,比如三梭布、比如番布、兼丝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