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镜厅内。 “好,可以了。” 听到郑小龙的话,梁冰凝直接从张娇的身边走回了桌子的边缘位置落座。 这里的座位划分其实没什么讲究。 除了导演肯定是坐在最中间之外,其他人都是随便落座的。 而梁冰凝之所以坐最边上,也是因为她要不停的上台、下台,和那些得到了郑导许可的诸如“静妃”、“槿夕”试镜演员一起站在台上。 如果坐在人堆里,进出都不方便。 而梁冰凝走后,张娇就恭恭敬敬的站在脚底下的“十字标”上面,等待着郑小龙问话。 “说说你对浣碧这个角色的理解。你对这个角色怎么看?喜欢她么?” “不喜欢。” 张娇毫不犹豫的摇头。 “一点都不喜欢,虽然有时候觉得她很可怜,但还是喜欢不起来。” “你也觉得她很可怜么?” 郑小龙似乎对于这个答桉并不意外。 或者说,这一屋子里所有人都不意外。 因为这个答桉几乎是标准答桉了。 对于选角儿,郑导其实有着自己的一套原则。 而比起许鑫那种重貌不同,他更加注重“意”。 倒不是说二者有着什么优劣,而是选择问题。 许鑫呢,看到一个角色,会首先在自己脑子里思考他大概是一个什么模样。 就比如选王田香的时候。 西影厂给他找了那么多的好演员,为什么他独独选了王治文? 就是因为……他觉得王田香这个人物身上,应该有着一种“书卷气”。 或者说是那种时时刻刻带着面具做人,上一秒还和你笑呵呵,可下一秒一刀就捅到了你的心窝里那种“笑面虎”的形象。 在老虎不笑之前,他不能让人察觉他是反派。 身上一定要有这种反差。 所以,在同样的,那么多人演技都达到要求时,同等标准下,他才选了王治文。 但郑小龙则与许鑫的选角有些差别。 他更看重可塑性。 在他这里,脸,是次要的。 或者说“最不重要的”。 演技呢,属于“中等重要”。 电视剧的演技还是照电影来讲有差别的。 电影的要求是每一帧都得能贴合人物。可电视剧不行……不然一集一小时,动辄三五十集的电视剧,要是都按照高标准电影级别那么来…… 导演和演员搞不好都得猝死。 太累了。 电视剧的普遍演技要求,都要低于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演员出道时,都是以电视剧入行的原因。 而对于郑小龙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理解。 他的要求就是,所有来试镜的演员必须要阅读过原着,并且理解自己要饰演的角色。 说白了,他的试镜现场,有点类似“考场”。 脸,是40分的选择题。 演技,是50分的应用题。 而对人物的揣摩与理解,才是那最重要的几道60分的大题。 他最看重的就是这个。 因为只有演员的理解和导演的理解达到了一致,有了共同的出发点,大家才能在一个剧组里,把这种理解化作荧幕上生动、活灵活现的形象。 嗯……真要给出个区分。 可能是华山派的“剑宗”与“气宗”的区别? 大概吧。 而郑小龙算上眼前的人,关于“浣碧”这个角色,已经试镜了11个。 其中有几个是干脆没到这一阶段,直接就被刷掉的。 而到了这个阶段的演员,给出的答桉几乎都是“不喜欢”、“很可怜”。 这个答桉正确么? 正确。 因为在书里,浣碧就是这么一个角色设定。 可问题是米饭谁都会做,为啥有人做出来那么好吃,为啥有人做出来是一锅夹生饭呢?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看个人理解。 答桉是“对”了。 但这些人的回答目前却没有人进入到自己的心坎里。 她们看到的,都是浣碧老是坏甄嬛的事情,还特别善妒,根本没有脑子巴拉巴拉…… 反正说的都是书里的表现。 可郑小龙想看到的,是一个贴合自己心里的答桉。 这个答桉,目前还没出现。 而面对这个名叫张天爱的演员,他无所谓对方是不是双唯的,或者是三维四维……无所谓。 只要演技和容貌也合格了。 气质偏冷,但只要找到了特定妆容扮相,那种刻薄的容貌很容易展现出来。 演技也行。 很稚嫩。 但还是可以给出及格的分数。 至于这个角色能不能到她手里……那就得看这一波“阅读理解”能拿多少分了。 而听到了郑小龙这句“你也觉得她很可怜么”时,张娇点点头: “是的,我虽然不喜欢书里的角色,甚至在剧本里也不喜欢,但我却很同情她。” 对于她说的“剧本”,郑小龙也不意外。 作为双唯推过来的艺人,近水楼台先得月。 拿到剧本再正常不过了。 于是点点头: “说说你的理解。” “好的……” 张娇沉默了一秒,组织了下语言后说道: “我的同情其实出发点很简单,那就是设身处地的站在浣碧的角度去思考。 她其实和甄嬛的身份是一样的,都应该是一个小姐的身份。但因为嫡庶有别,她永远只能是一个丫鬟,而姐姐永远是小姐。 而当姐姐在学一些琴棋书画的时候,她学的是什么?学的是那些粗活。 就……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她姐姐。她就像是待在太阳旁边那颗最不起眼的小星星。别人和你说话,其实是看在你姐姐的面子上。别人找你,也一定是因为你姐姐的事情……” “……” 郑小龙眼睛微微一亮。 哦? 这方向……找对了啊。 终于有个人不是站在宫女浣碧的角度上,而是站在一个虽然是妾室私生,和论及血脉,同样与甄嬛同父异母的“姐妹”角度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