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追求欲望和利润的痴心脚步已经越来越追不上观众变心的翅膀了,他们渴望有更新颖、更奇异的视觉体验来刷新自己的艺术期待,满足自己高企的审美预期。 他们急切地需要世界题材来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盈利能力的新边疆。 现在, 这只文化大鳄开始向世界张开了大口,在世界各国开设“灌装分厂”, 开始梦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样的运作策略和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公司有着惊人的相似。 影视资源的枯竭和观众审美疲劳带来的焦虑,是好莱坞“文化入侵”其他国家民族素材的重要原因。 “欲望工厂”的生产要得以延续,最重要的就是新奇。 这不仅仅指电影拍摄技巧和电影明星的不断更新。 经过一个世纪的生产, 西方市场出现了原料紧缺的状况, 好莱坞曾尝试向太空、史前和未来等幻想空间进军, 虽然也取得了类似于《星球大战》、《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 但卡通和动漫带来的冲击令它如芒在背。 不敢大意。 于是, 到异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寻找宝藏,寻找新的欲望原料,成了好莱坞的新战略。 这就是好莱坞接下来的目标。 也是让陆晨下定决心要做封神项目的原因。 因为他们盯住了悠久灿烂的华国文明。 很好的例子。 柳一菲的迪斯尼公主。 正常来说,陆晨肯定不会对柳一菲有那么大意见的。 不过。 这件事明显的很不正常。 这也是国内很多专业人士都比较反感的原因。 花木兰是谁? 那是我们华国自己的祖宗。 耳熟能详的经典被丑国的导演和编剧给改了。 没错。 好莱坞来了。 他们目的就是篡改这些我们华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 很多人不警觉起来也就算了。 居然还在哪里思考丑国人会把我们的经典演绎成什么样子? 这是陆晨绝对不允许的。 也是很多人不允许的, 无论他们将会“戏说”还是“正说”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陆晨他们都不会允许。 其实, 欲望也好,想象也好, 说到底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工厂, 他们挖掘新题材的冲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润的追求和攫取, 是为了分食世界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并不是在从事文化保护计划, 他们是好莱坞。 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他们将会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来打量和改造传统的民族题材。 并按照他们娴熟的商业逻辑来进行运作,推向世界。 首先, 他们肯定不会“正说”,其次他们也不会“戏说”。 因为这些都是华国人自己的文化想象,不符合他们的文化理解。 但他们会“西说”。 简单来说就是。 将一个东方的、华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丑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 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 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 很简单的例子。 《花木兰》, 动画片《花木兰》并不是一个充分尊重华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 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 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典型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没有华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 这样的花木兰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兰,而非传说中的花木兰。 是用自己的文化想象和演绎装进了这个名叫“花木兰”的瓶子里,然后大声吆喝着,出口到华国来大赚其钱。 这将对华国人、尤其是华国孩子们对这一华国历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认同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