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而行,依法而做,依法而制! 举国同法,令行禁止!有罪则罚,有功即赏!则官吏无贪,庶民无私,浩然正气自存,国家不战自威!” 商目光灼灼的看向顾担,问道:“顾先生,此法,可否衡量天下?” 静静的听着商的讲述,顾担既不点头,也不摇头。 只是端起了面前的茶盏,又倒了一杯那苦涩至极的茶水。 “敬你一杯。” 顾担说道。 “好好好,如此,我就当顾先生认同了。” 商大笑,又回到桌前。 开始更加细致的讲述起了顾担不在夏朝的那段时间里,夏朝所发生的事情。 其实并无太多的变故。 顾担走后,荀轲就成为了夏朝的守护者。 与商、苍一同拟定了如今夏朝大部分的法度。 此后荀轲请辞,苍担任夏朝丞相。 两年之后,荀轲觉得夏朝已经可以,苍和后辈们也都成长了起来,便像是禽厘胜那样,周游列国而去。 只不过两个人都有一种默契。 不周山脉在夏朝的北方。 而禽厘胜却是带着墨家的人往南边而去。 荀轲则是选了东方。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避开了仙道。 或许他们心中也明白,在凡俗中行之有效的一套东西,一旦有过于高深的力量闯入,就很容易支离破碎。 蛛网或许能缠住比蜘蛛大很多的猎物,但过于庞大的东西,也能轻易将蛛网撕扯掉。 但天下甚大,总有一些地方。 需要墨家,也需要儒家。 在仙人尚未触及到的地方。 至于夏朝,这些年也一直稳扎稳打。 唯一值得一提的大事,便是荀轲离去之后,商没过多久,就来了一次诛杀儒生。 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口气砍了千余位儒生。 其中有权有势者占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更有权有势。 毫不夸张的说,荀轲前脚刚走,商后脚就将儒家的中坚力量给砍了一大半。 不能说是人走茶凉吧,只能说是恨不得赶尽杀绝。 这当然不是因为商跟荀轲有大仇,更不是因为商非常仇视儒家——他就是荀轲的弟子,也算是儒家的学生,可那跟他砍儒家的人有什么关系? 他要砍人,理由也很简单。 那些人活该被砍。 问就是触犯了夏朝律法,死有余辜。 此前便是荀轲都参与到编撰的法典,其实并没有很好的施行下去。 总有人阳奉阴违,甚至多有驳斥之举。 因为儒家的言论本来就很开放,要知道荀轲自己就是师从墨者,然后自立一家宣扬道义的,开山师祖都这样,后辈们自然也有样学样。 多是批判法典不近人情,毫无“温度”,不懂得张弛有度的道理。 连如厕都要规定地方,否则就要挨罚,甚至可能坐牢,天底下还有这么可笑的事情么? 因此荀轲在位之时,便是儒家都有很多人不肯服从。 这和荀轲的能力没关系,只能说当初为了驳斥墨家所造成的影响,留下的后患。 荀轲一走,商立刻就动身了。 一口气抓了千余位儒生。 当所有人都以为商是昏了头的时候,他砍了那些人的头。 自此之后,再也无人敢将夏朝的律法不当回事。 能砍他是真砍啊! 管你什么富家大户、名门望族、皇亲国戚。 被法家逮到,不死也得脱层皮。 律法所依,皇权当许! 以雷霆手段,行毒辣之事。 商凭借着承平帝的支持,一手打造了法家。 别说是儒生了,墨者胆敢违逆律法,他也照抓不误! 你看我敢不敢! 凭此,法家一举越过了需要数十年甚至是百年的积累,登上了夏朝权利最巅峰的舞台。 用无数人的鲜血,染红了夏朝的律法,深深烙印在了骨骼里。 如今皇都的街道上之所以没有屎尿横流,或许有一小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很多人的觉悟提升了,但更大的原因,其实是那样做真的会挨罚,严重的还会坐牢. 以小见大,法家的冷酷,却维持了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