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肖邦,辉煌的波兰舞曲,便是他下半场所选择的作品。 与此同时,因为下半场有李斯特,那么上半场,他打算同样演奏一首李斯特的作品。 这一首作品不能太短,同样需要炫技,整体情绪还需要比较压抑。 傅调在之前做音乐会构建的时候,其实有考虑过很多的作品。 但是他最终只选择了那一首作品。 那就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 也就是猫和老鼠的那一集。 郎良月经常在采访里面说到,他的音乐启蒙便是猫和老鼠,他当时看猫和老鼠里面汤姆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被彻底震惊,然后就开始选择以钢琴作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方向。 匈牙利狂想曲 而傅调是怎么接触到匈牙利 简单来说,就是克劳斯。 在与克劳斯学习的期间,克劳斯除了给傅调解答他的疑惑外,其实更多的时间则是在拓宽傅调的曲目库。 对于克劳斯而言,一名顶级的音乐家绝对不能就这样沉浸在自己的狭小曲目库中无法逃离。 不仅仅是对于傅调而言,对于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克劳斯在整个柏林艺术大学里面都是以曲目狂人闻名学生的。 每一位和克劳斯学习的学生都沉浸在曲目库拓宽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一个月的时间,背出半个小时音乐会的曲目库,这个是克劳斯对于本科生的要求。 准确讲,应该是一周的时间就要背出来。 一个月四节课,你需要在 而很多的学生没有办法完成他的任务,只能痛苦地让自己的作业越拖越多,最终只能退学,去考其他的学校。 对于研究生而言,他们则是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小时的音乐会。 至于傅调这类的博士生,则是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要求他们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曲目库。 因为学校里本身就有要求,一个学年四次音乐会,三次两个小时的,以及一次一个小时音乐会加一个小时大师课。 每次所演奏的曲目都需要和之前完全不同,不能偷懒。 所以根本不用克劳斯多说什么,那群博士生自己就眼巴巴地过来和克劳斯上课,提升曲目库的数量。 而傅调也是在这段时间内接触了特别多,除了肖邦之外的其他作品。 李斯特的 李斯特, 此作作于1847年,献给泰勒奇(szloteleky)伯爵,这是最著名的一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查尔达什”csardas为素材,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称为“拉苏”ssan,意思是“缓慢”,是独舞的音乐。 后一部分称为“弗利斯卡”,意思是“新鲜”,速度迅急、热烈,是双人舞的音乐。该作品采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乐曲形式的限制。 与此同时,这首作品在钢琴演奏技巧上有很大的创新。 例如多次运用了钢琴八度连奏技巧,形象地传达出匈牙利民间乐器大扬琴的演奏效果。 在现代看起来似乎并不是特别的新奇,毕竟现代音乐已经完全不再局限于使用钢琴键盘去演奏音乐,而是开始直接上手,用手去刮钢琴的琴弦。 甚至用一些其他的方式,例如砸琴弦,用杯子拉琴弦,用琴弓磨琴弦灯方式,去因造出完全不同感觉的声音出来。 但是你必须要知道在当时,也就是李斯特那个时间点,使用钢琴模仿民间乐器的作法,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胆的探索。 李斯特运用这种手法为乐曲增添了不少色彩,也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了钢琴的表现手段与演奏技巧。 与此同时,因为傅调所需要演奏的作品是来自于李斯特的,而并非是肖邦的。 因此他演奏作品的时候,并不能够像肖邦那样优雅,他需要更多的释放自己。 根据当时文献记载,舒曼评价李斯特的演奏时表示,听李斯特演奏,必须要看他的姿态动作,绝对不能让他藏在幕后演奏,否则有很大一部分诗意就失掉了。 安徒生则是表示,李斯特弹琴是从血液中弹出的音符;是如同被钉在钢琴上的血流不止;是恶魔死而复生为圣人。 至于那些听过李斯特演奏的观众,他们每一次听李斯特的演奏,他们都会着重记录李斯特的动作。 因此在演奏这一首作品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能够太过于拘束。 需要让自己稍微放松一些。 让自己的情绪随着音乐一起走。 让自己的身体,也跟着音乐一起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