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竟然找到了秦王府,看蒯鹤禹的态度,对那野种比对自己的嫡子还要重视,这怎能让郭氏不感到心寒
如果如果她当初对庄锦做的那些事被抖搂出来,郭氏简直不敢想,蒯鹤禹会怎么对她。
毕竟如今的郭家在阴城早已不复往昔的荣光,反倒依靠秦王府这棵大树。
“华儿,你快帮母亲想个主意,把那闻恺赶走才好,母亲实在不愿他呆在秦王府,一看到他,我就会想起他那个狐媚惑主的姨娘”郭氏握着女儿的手,失神的面容在烛光下显得愈加苍白,她手指留了长长的指甲,一不小心,指甲扎进蒯凝华的手腕上。
蒯凝华痛呼出声,把手抽出来。
她没想到,区区一个父亲的表外甥,背后竟然会有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
理了理母亲刚刚透露出来的那些信息,蒯凝华神色忽的一变“母亲,您是说闻恺出自永信侯府,那永信侯府的嫡长孙闻高哲就是他的侄子”
郭氏点了点头,却不愿多说事关永信侯府那些事。
自从蒯鹤禹在阴城称王,跟朝廷彻底闹翻后,她跟京城的故旧也断了来往,永信侯府又是朝廷的死忠派,闻高哲更是一心忠于章武帝,成了章武帝跟前的红人,一旦秦王和朝廷开战,彼此之间就是你死我活,郭氏哪里还愿意再想起这些故人呢
可蒯凝华不管,当初在京城时她年纪小,郭氏跟各家夫人来往的具体情况她不清楚,也就不知道郭氏背地里居然跟永信侯夫人关系那么好。
她重生后可是立志要嫁给闻高哲的,如果有郭氏和邹氏的这层关系,她跟闻高哲之间的可能性岂不是要更高一些
再结合闻恺明明是永信侯府的庶子,却来投奔父亲,岂不是说明他跟永信侯府结下了什么仇怨
想到这里,蒯凝华心情便舒爽得如同大夏天吃了冰沙似的,只觉得重生以来,她事事顺利,想要做什么,都有老天送梯子上门,可见她这辈子合该就要过得顺风顺水,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
不,前世她死的时候,闻高哲已经大权在握,朝野上下无不猜测他会废掉小皇帝,取而代之,或许,或许前世在她死后,闻高哲登基称帝也说不定,那她如果嫁给闻高哲,岂不是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蒯凝华越想越激动,但好在她重生一世,知道凡事不可操之过急,便硬生生压下内心的喜悦,对郭氏道“母亲,如果按照您所说的,那闻恺自幼就和他姨娘被永信侯府送到庄子上,多年来一直没有接走,现在他既然已经长大,不回永信侯府认祖归宗,反倒千里迢迢跑到我们阴城投奔父亲,可见他跟永信侯府之间必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听说永信侯虽然昏聩无能,但他的嫡长孙闻高哲却年少有为,是个厉害的,有望成为侯府的顶梁柱。”
“母亲十几年前就懂得借刀杀人,为何如今反而变得急躁,一遇上闻恺,就乱了方阵”
郭氏听了女儿的话,眼前一亮“你是说”
蒯凝华意味深长的笑笑“母亲不如先派人暗中前往京城,调查一下永信侯府到底发生了什么。”
家宴过后,蒯鹤禹原本见言诉身板瘦弱,打算安排他在秦王府中任个文职,却被言诉严词拒绝了,道是他来秦王府本就承了表舅的大恩,却不敢麻烦表舅一再为自己破例,秦王府的文职想必十分重要,那些幕僚都是饱读诗书之士,非常人所能担任。
因此他主动提出要进入军中,从底层小兵做起。
蒯鹤禹诧异过后,便愈加欣赏言诉了,觉得这外甥有志气,就让蒯洪文安排一切事宜,等言诉离开后,他脸上的表情忽的变了。
昨晚他收到京城暗线传来的两个消息,一是闻高哲醒了,章武帝大喜之下赐了不少珍贵补品到永信侯府,以示闻高哲圣宠不衰;二是从言诉离开京城后,永信侯府居然暗中派人追杀他。
蒯鹤禹不用想都知道,追杀外甥的必然是侯夫人邹氏,当初锦表妹就是在邹氏手底下当了几年贴身丫鬟,然后又给永信侯当妾室的。
真不知道锦表妹那些年过得都是什么日子。
他有些后悔,早知道锦表妹受了那么多苦,他该早些将她接到阴城的。
不过王妃郭氏当初在京城住了好些年,郭家在京城也是世家大族,他该跟郭氏打听一下永信侯府和邹氏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