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特殊需求,虎贲军是不需要搞什么大规模演习的,浪费钱财! 不过,这些只是陆军和海军将领的想法,而不是楚行的想法! 虎贲军的定位,从来都不是上战场进行厮杀,而是防备内部敌人,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防备陆军或者海军,又或者是某一天突如起来的起义军之类的。 没办法,谁让楚行比较悲观,而且又比较怕死。 所以在虎贲军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楚行都是把虎贲军集中在金陵城,但是现在,随着大乾控制权的扩大,陆军兵力的持续增加,虎贲军的兵力虽然也是持续增加,目前的兵力已经是达到了八万多人,不过还是有些不足。 如此,也是时候再扩军一部分,然后派遣一部分虎贲军到外地驻防了。 一方面,是减轻陆军的防务压力,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借虎贲军来掌控几个最为重要的战略地区:中原腹地开封,北方四战之地天津,西南大门湖广之武昌,南方重镇广州。 楚行都是希望在上述地方驻防一定的虎贲军力量,用以弹压当地的不稳定力量。 所以,楚行是准备对虎贲军进行扩军了,不过在扩军之前,却是要让虎贲军熟悉远距离作战能力以及孤军作战的能力。 这也是楚行搞这一次大规模机动演习的根本原因。 因为在楚行的设想里,以后的虎贲军主要是驻防在战略重镇为主,而当遇上内乱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需要面对兵力更加雄厚的叛军,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缺陷,快速的远距离机动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同时孤军作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了。 这一次的演习,就是为了让虎贲军掌握这种能力,至少是熟悉一二,以后真遇上这种事了,也不至于连一点经验都没有。 虎贲军要在国内的几个战略重镇驻军,现有兵力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得扩军,不过扩军这个简单,经费到位什么时候扩军都可以,一切按部就班来就行了, 虎贲军在扩军,而这并不是为了对外征战,而是因为大乾的对外战略导致陆军大扩军,迫使虎贲军为了保持战略平衡,也是跟着扩军。 这不得不说,也算是大乾王朝内部的一个内耗了,而且还是楚行故意搞出来的内耗。 但是这种内部的牵制却又是一个大国所必须的! 一个大国里没有各种派系或斗争,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甚至是不正常的,相反,有派系,有斗争,这才是正常的,而且是能让人感觉到安心的。 如果大乾王朝里的臣子们相互没有斗争,那么楚行就得担心他们密谋准备推翻自己了。 为了维持国内军力的平衡,虎贲军要扩军,但是扩军是要钱的,所以宣平二十二年的财政支出预算里,虎贲军的军费就是多了不少,这让原本就为军费而争吵的陆军和海军嗅到了危险的感觉。 然后一个个就是相继跑到了楚行面前哭诉,说陆军困难,海军更困难,军中将士都吃不饱饭了之类的,生怕哭的晚了,这钱都被内阁那边拿走了。 要知道,内阁那边可是在搞什么交通战略呢,而且还搞出了什么火车、轮船补贴方案,以刺激国内的火车、轮船的快速发展,一个个都是天天哭着喊着要提高明年的经费。 而大乾王朝的财政支出预算,永远都是不够用的,甭管这一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有多少,但是到最后各部门汇总上来的支出预算,总是会超支。 因为大乾王朝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是没花钱的地方,那些大臣们为了争夺经费,也会搞出一大堆需要花钱的计划来。 这种情况下,这财政收入不管多少,那都是永远不够花的。 不过呢,楚行也是知道下头的臣子们经常有事没事就哭穷骗经费,所以该给的给,不该给的他从来也不给。 这些年,楚行就是控制着各部的经费,然后用财政收入的结余偿还了庞大的国债,好不容易才在去年把国债彻底还完呢。 这不用偿还国债了后,财政情况也是宽松了不少,毕竟过去这些年里,基本上每年偿还国债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都是从超过千万了,统一初期为了发展军备和基础建设,加上当时国债的信誉度也不行,没什么人买,为了吸引人们购买国债,当时发行国债的时候搞的比较狠,数额大,利息高。 统一初期,为了筹集资金发行的部分五年期国债,年息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基本上五年后就是双倍奉还! 早期国债的利息太高,也是导致后续大乾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发行新债来偿还旧债,并每年都支付高昂的利息。 这前后不过十几年,大乾财政支出的国债总利息,实际上已经是超过了国债总本金的数额了。 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