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能怪这些士卒对四千万银子不敏感。 南门发生的事,这些守西门的将士多少都听说了。 据说,这支车队里装有四千万银两,全是太子从江南搜刮来,敬献给陛下的花用的银子。 因数额庞大,基本上几位朝中阁臣都不同意这笔钱进陛下的内库。 这里边,还有小道说传言,说什么文相打算把这笔钱收进户部的国库,但陛下不同意。 为了跟陛下打赢这场官司,文相通知了许多朝中大臣,并使人敲响登闻鼓,逼使大朝会提前召开。 除这条之外,还有人瞎传,今晚发生的事,都是大皇子和四皇子的手笔。 他们不忿太子在江南立功,所以先下手为强,在太子回来前,直接对太子的人下手。 等太子因自家手下被撵得像条流浪狗一般,威严扫地。 未来朝臣想再因太子立有功勋,投靠之时,都会迟疑。 如此一来,大皇子和四皇子自然得利。 这是比较有逻辑的流言。 还有不合理的。 有人说,太子就在城外,一门心思想造反,所以一次次的要派军队进城。 其目的就是想迷惑城里的军队,让他们卸下防御。 可惜对方的 计谋被守宫门的将军识破了。 宫门守将根本没给他们开门,太子无计可施,只得草草离城,把自己摘出去,再图以后。 又有人说,三千营的主帅司徒剑南之所以离开,是因为陛下忌惮太子,所以把太子嫡系手下大将调走。 这样一来,随便京中百官炮制太子的人,只在太子因此威严扫地,那就是政治正确。 还有一些不太可能的消息,像什么太子和唐安已经造反,并扣压宁安侯等人,打算斩了他们的头颅祭旗。 这支造反军的先头部军已经入京,正在京外徘徊,打算一举攻破城门,朝中大臣因此得信,不敢耽误,想直接开大朝会跟陛下商议如何应对。 这才是今天登闻鼓敲响的主因。 因为陛下怕失了军心,所以不敢将这等事实公布于众。 更有那小道消息,说什么江南已反,是太子搜刮太过引起的。 先头被堵在城外的军队里,确实送进京的银子,但这钱是太子送进京打点上下,想叫群臣勉其罪的礼金。所以才引来许多朝臣觊觎。 连皇帝陛下都知道了,然后就出大事了。 皇帝可是太子的亲爹,他又十分痛爱这个嫡子,听说这件事 之事,马上大怒,令太监把太子欲送礼的礼金截留。 打算废太子。 皇后知晓后,前来求情。结果皇帝不允,直接把皇后给圈禁了。 现在大朝会的召来,就是朝中正商量着如何废太子呢。 一条条的流言,听起来都十分真实,这一晚上,守城的士卒一个个的吃瓜都吃累了。 本来他们只是私下里悄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现在那支被谈论的军队,转眼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军中的流言的主角来了,这帮子精力十足的军士自然一个个的精神起来。 二个什长会因为认定的流言不一致,直接打架,也不算奇怪。 就在城门守军开始骚乱的时候,城外,朱由劫和朝未尧的人终于撵上了那伙雇佣军士当车夫的文吏。 就见黑暗中,一支行动有速的人马,快速在前方蜿蜒而行的马车队中,进行穿插,待将其切成数段后。 这支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赶车的车夫发难。 就见一个个车夫被他们从马车上扯下来,又绑好。偶尔遇上敢反抗的,直接射杀。 待将所有人拿下后,这些军队马上回军,向后方中军报捷。 “报,朱将军。我方擒拿二十 一名车夫,其中五人自称是京营十二营的士卒,五人是三营士卒,还有十一名是京郊农庄上的青皮混混。 因和京营的人交好,也过来凑个热闹,拿钱赶车!” “报,朱将军。我队抓捕京营士卒八人,另抓到自称是京中刑部小吏的文官一人。” “报,朱将军。我部收拢车队五十辆,所有银车上的银箱封条均未曾打开。” “报……” 各部派人来报,朱由劫身边跟着文书一个劲地记录着战事功勋。 这时,有人一脸怨气的跑了过来。 “副将,你可管管吧。那京营的人,竟有人认得里头的车夫。 他们直接反水,直接把车夫护下不说,还不让我等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