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海夫妻的优点,行走坐卧就像一幅画,赏心悦目极了。只是,看着太瘦了些。 “哀家听刘嬷嬷说,你在贾府时常吃一味叫人参养荣丸的药?” 赵令仪眉头跳了一下。 昨日,苗太后并未提起。 可不出宫,却纵览天下事,连黛玉服了什么药这种小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那人参养荣丸是黛玉常吃的,对不对症倒不清楚,但对不对苗太后的喜好,倒是很明显。 “回太后娘娘的话,人参养荣丸的确是臣女常吃的。” 黛玉乖巧地应了一声。 心中却有些没底。 她的病,她自己知道。 自出生以来,她喝过的苦药渣子都记不清有多少了。这些年在贾府,因着老太太的怜惜,人参养荣丸就没断过。 可丸药吃着,旧疾未见好转,天气一冷,咳嗽又犯了。为着这味药,背地里她没少听贾家的人抱怨。 大舅母悭吝,既怪老太太偏心,又怪她吃了贾家的花了贾家的。毕竟,那人参可不是什么便宜货。 二舅母嘴上不说,但她心里清楚,二舅母对此也有不满。 可她们没有想过,在林府时,什么好东西不是先紧着她。贾府用的人参,她是能吃出来好赖的。 再来,父亲还没离开前,每年给贾府奉上了上千两银钱,她一个姑娘家,怎么吃,一年都吃不完上千两。 明明花着自己的钱,却处处受制于人。桩桩件件,她懒得计较,可不代表她不知道。 苗太后问起人参养荣丸,她回了一句,更多的却不愿再说了。 她不说,赵令仪却都清楚。 她早想让黛玉停止吃这味药了。 是药三分毒,哪怕养生,也不该把燕窝当饭吃,人还是要吃五谷杂粮的,不然精气神怎么可能好?而且根据上辈子看的某些阴谋论,人参养荣丸就是一味毒药,她可不想让黛玉再吃。 遂紧接着黛玉的话,轻声道:“贾家老太太怜惜你,想让你养养气血,本意是好的,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些什么丸啊汤啊还是少吃少喝为妙。人参虽好,总归不是饭,也该少吃。” 苗太后点了点头,也道:“贾家老太太上了年纪,拿人参当饭吃,倒也能理解。可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还是少吃些补品为妙,没得年纪轻轻反而把身子补坏了。” 此时苗太后早忘了她对黛玉药丸不离身的不满,只以为是贾母自己养生,见小姑娘瘦弱,也顺势让小姑娘补身子。 她对贾母的做法有些不满。 时下不少高门望族的妇人都以少动、吃药、温补为金科玉律,可人想身体好,不得多吃饭多动动。就连她自己,都常在宫里各处走动。黛玉年纪小,正是该多吃多动的年纪,人参虽温补,却不宜贪多。 她既发了话,赵令仪便知,从宫里回去,这人参养荣丸便是过去式了。 瞅着机会,她指着苗太后手边案几,笑道:“母后可是在看书?” 苗太后嗔了她一眼,“明知故问。”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母后要是去科考,定然能考个状元回来。” 苗太后心头大乐,“又哄你母后开心。” 话音一转,“哀家倒是想问问你,昨天从哀家宫里骗回去的书,看到第几页了?” 昨日赵令仪出宫时,多看了她手边闲置的《归田录》一眼,她便将那本书送给了她。本来只是随口一问,哪知道赵令仪当真认真回答了。 “儿臣自然是......”顿了顿,方道:“没看的。” 苗太后正要说她,她却又道:“那本书给儿臣也是浪费,母后知道的,儿臣不爱看书。可如今不同了,玉儿是个爱看书的,和母后一样。那本书其实是我要来给玉儿的,物尽其用,母后可千万别说儿臣。” “哦?” 苗太后将那句“和母后一样”听在了耳里,她心里一动。 高门贵女,多读几本书多认几个字,并不稀奇。可仪儿特意说林家丫头和她一样,想来这林家丫头确实是个爱看书的。 “母后有所不知,玉儿读过的书比儿臣走过的路还多。儿臣虽不爱读书,可儿臣也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今得了个博览群书的姑娘,儿臣与有荣焉。” “你啊。” 看着她得意的样子,苗太后摇了摇头,看向黛玉,似是随口问了一句:“林丫头平日里都读些什么书?” 黛玉忙道:“除了四书以外,只读了新旧唐书。” 犹豫了片刻,又道:“还